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融媒体

奋力谱写新篇章 太原市杏花岭区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发布时间:2024-02-22 15:18:2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姚荃茂 报道)2月20日,太原市杏花岭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隆重开幕。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肩负全区人民重托出席大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厚的为民情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回首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杏花岭区人民政府区长潘侠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一年来,杏花岭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方位转型不断深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区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杏花岭区经济在固本培元中回升向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3年杏花岭区生产总值完成946.74亿元,同比增长3.8%,全省、全市前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84亿元,同比增长17.5%,服务业增加值完成777.27亿元,同比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2.46亿元,同比增长2.3%。

过去的一年,杏花岭区以“项目落地年”为抓手,系统谋划和布局转型项目,打好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组合拳”,新型工业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服务业拉动经济量质提升,现代农业“特”“优”发展,牢牢守住稳粮保供底线,数实融合加快发展;培强教育科技人才高效贯通新优势,一批具有杏花岭特色的重大改革举措创新实施,营商环境得到优化提升,改革创新成效明显,教育优质得到均衡发展;大力实施“四个更新提升”,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安居工程建设高效推进,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今日之杏花岭区展现出了在深化改革中激发新的发展活力,通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杏花岭区正在铺就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同时以真情托起人民群众的幸福,为地区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肯定成绩的同时,潘侠也提到,对照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盼,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牢固,实体经济支撑作用还不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任务依然艰巨;教育、医疗、养老、抚幼、住房等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量工作还需精耕细作。对此,将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总结2023年,是为了更好地开启2024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

潘侠强调,在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制造业振兴升级主攻方向,做强做大二产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杏花岭区深入落实全市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战略部署,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在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方面,围绕全市建设“国家能源技术革命策源地”战略部署,争取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奖补政策支持。在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方面,紧跟太原市全面完成中北高新区扩区重要部署,加快布局先进智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生物医药等新兴未来产业,加快推动华为人工智算中心、信创生态适配产业基地等项目实施。在推进数实融合方面,全面推进“全域数字杏花岭”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加速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数实融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实现15%以上增长。

二是,围绕提质扩容增量,优化提升三产能级,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发展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围绕全市建设“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地”战略部署和省市赋予杏花岭区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区”的功能定位,提档升级重点商圈,优化提升特色街区功能品质等。关于培植发展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要全面推进金融流量谷项目实施,支持亿诚众投等做大做强,争取汾水资本、产投集团等落户发展,建设府西街金融中心区。要推进楼宇总部经济双轮驱动发展,支持杏花岭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发展壮大,加快鼎盛新动能创新服务产业园、盛唐太新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北环壹号经济产业园特色化发展。

三是,稳固夯实“三农”基本盘,加快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守牢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深入落实田长制,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牢1.12万亩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要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工程。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覆盖。

四是,赓续历史文脉,彰显府城魅力,全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要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要擦亮特色文旅品牌,落实全市打造“国内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战略部署,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提升优质文化服务,抢抓“博物馆之城”建设机遇,推进山西革命军事博物馆、山西金融博物馆、太原兵工博物馆等项目实施,支持晋商博物院创建国家4A级景区,推动长江美术馆、当代美术馆更好发展。

五是,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全面提升“三个一批”转化质效。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支持,有效激活民间投资,全面提升项目转化质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不断作出更大努力、展现更大作为、争取更大成效。

六是,强化创新驱动引领,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抢抓省、市建设“晋创谷”太原先行区重大机遇,探索以“飞地”模式推进“四链”融合发展,建设“杏创谷”创新驱动产业园。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强化人才智力支撑,融入全市国家级人才服务产业园规划布局,建设高品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七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全面激活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建设一流发展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行动,以经营主体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突出流程“极简化”、审批“极速化”、服务“极致化”,推进营商环境迭代优化。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紧紧围绕全力打通难点堵点,问需问计于企,求真务实、敢做善为,推出一批基层制度创新成果。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全面深化上门入企服务,精准回应企业关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确保省、市、区各项惠企政策应上尽上、应兑尽兑、直达快享。

八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城区。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巩固提升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推进杏花新城产城融合新区规划建设,加快一期、二期项目实施,完成三期项目前期工作。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开展扩绿增绿护绿行动,提高城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

九是,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全面增进民生福祉。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发挥零工市场平台优势,举办20场供需对接招聘会,做强做优12个就业服务站和119个社区网格就业服务,提供更多“订单式”“项目式”特色技能服务。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增强高质量社区服务供给,打造幸福邻里城市品牌,建设全省民生幸福首善地。提升医疗服务保障水平,高标准推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府城院区项目建设,支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实施等。

十是,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全面构筑更加稳固的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提升安全治理水平,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以安全杏花岭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严厉打击防范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期货、伪私募等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万里征程风正劲,盛世龙腾再出发。杏花岭区将踔厉奋发、团结奋斗,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杏花岭篇章。

责任编辑:令狐高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