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闫志轩 通讯员 王皓玉 报道)让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晋中市为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有力实施好“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千方百计做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帮扶,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使更多残疾人实现人生价值。
12月28日上午,晋中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晋中市残联四级调研员师厚龙就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新闻发布。
师厚龙表示,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在今年2月正式启动,市残联以民为本、担当作为、多措并举,狠抓落实,通过摸底和资料初审,复审等环节,最终确定符合条件的资助对象505人,助学资金共计241.9万元,包括残疾大学生131人,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374人。其中专科生147人,本科生317人,研究生41人。资助金额分别为专科生每人每年4000元。本科生每人每年5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6000元。截至7月底,241.9万元助学资金全部发放到位。
全方位助力圆梦工程宣传。通过多个媒体平台全方位宣传报道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项目情况。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传递到各处,达到了广泛的宣传效果和良好的社会反响,更多的人通过宣传报道,知道了民生实事——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
全链条助力资助对象精准识别。为了实现“应资助尽资助”的目标,确保应该享受助学政策的残疾人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一个不落一个不少全部纳入资助范围,精准识别资助对象,规范资助流程,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建立市、县、乡三级审核制度,层层进行助学资料的审核,确保资助对象条件符合。严格落实“申请-审批-公示-发放”流程。由符合资助条件的残疾人大学生、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本人或监护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残联提出申请,所在乡镇(街道)残联对审批表和相关证明材料进行核实无误后上报县级残联。县级残联审批后进行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报市级残联,市级残联审核确定资助对象。由县级残联根据审核确定的资助对象,将资助资金通过社会化发放,直接支付到资助对象个人账户。市级多种方式审核,筑牢审核工作“最后一道关”。
全覆盖工作机制保障圆梦工程落实。落实民生实事“一把手”负责制。单位主要负责人在项目实施过中,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协调、推进和解决。加强部门信息比对联动。为保证资助对象精准识别,市、县残联和民政部门联动对资助对象的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信息进行比对。建立周跟进月统计工作机制。建立民生实事——扶残助学项目进展情况统计台账,对各县进展情况进行周跟进月统计,实时掌握各县项目进展情况。
“扶残助学(大学生)圆梦工程”照亮的不仅是残疾学生的求学之路,也缓解了残疾人子女的学业压力,让每个残疾人学生都能拥有人生出彩机会,更好地融入社会、自立自强。
责任编辑:令狐高萌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