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老城区学校义务教育均衡验收不达标问题,杏花岭区以后小河小学为试点,深入剖析、长远谋划,提出“租赁改造”方案,为学校解决用地面积紧缺问题。
后小河小学为杏花岭区典型的用地紧缺的老城区小学之一,现设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520平方米,共有54个教学班,学生人数2717名。根据教育督导室组织的县域优质均衡达标验收前期摸底数据,后小河小学在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和标准音美教室等主要指标上均与优质均衡验收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后小河小学两个校区均为于城市中心区域,周围建筑密集,缺少扩建可用空间,在原有空间内进行升级改造也无法有效满足实际需求。
以学生对教育空间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经过多次实地调查走访和研究探讨,杏花岭区创新性提出以“租赁改造”的方式为学校寻求便利、成本低廉、可快速投入使用的教育空间。通过多方沟通协调,决定租赁省发改委搬迁后闲置的办公区域并进行整体改造,用于后小河小学教育空间升级。通过前期规划预测,项目完成后,将增加18500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的面积,新增标准教室30间,可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提供更加舒适和高效的教学环境;增置近40间多功能教室,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新增近3000平方米的运动空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体育活动场地。此次改造可有效助力该区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验收标准,同时新增1350个优质学位,有效消除后小河小学总校超2000名学生的大校额现象。目前,该改造项目正有序推动中。
改造后的教学空间除后小河小学使用外,还可辐射周边的新道街小学、国师街小学等多所学校,为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依照此思路,下一步杏花岭区将释放现有的半坡街办公区,并将其作为新建公办幼儿园的场地,预计项目完成后可新增270个优质学前教育学位,为更多的孩子提供更好的学前教育资源。
据了解,杏花岭区近年来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发展牢牢摆在优先位置,通过有效均衡城乡义务教育、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搭建终身学习网络和平台等多项措施构建高品质教育供给体系,让教育事业成为回应群众期盼、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更高需要的“最强长板”,成为带动社会资源配置、推动持续发展的“最亮名片”。
(王杨)
责任编辑:令狐高萌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