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服务中心(站)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领导基层治理、增强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近年来,迎泽区按照“阵地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多元化、活动经常化”的原则,积极发挥街镇、社区、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站)作用,着力打造融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建成全面覆盖、区域联动、功能集成、服务融合的“15分钟服务圈”,为持续深化城市基层党建、便民服务和治理工作提供“源动力”。今年以来,街镇、社区、小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站)共接待党员群众56.3万余人次,办理各类事项24.4万余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8.5万余件。
强阵地、筑堡垒
建好服务载体
迎泽区主动适应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统筹辖区资源和公共服务,深化党群服务中心与文明实践基层阵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融合发展。
推进阵地建设。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按照有统一标牌、有制度规范、有基本设施的“三有”标准,灵活运用“创造条件新建一批、资源共享联建一批、开发商配建一批、优化降低成本租赁一批”等方式,推动全区6街1镇和103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同时,将党组织链条延伸至小区,建成小区(网格)党群服务站814个,构建起上下联通、布局合理、全面覆盖的三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
完善功能设置。按照“综合功能最优化、活动空间最大化、办公区域最小化”的原则,加快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二厅四室”(即“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建仪式厅、日间照料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矛盾调解室)规范化建设。在此基础上,推进“一站一品”建设,立足现有条件拓展党员教育、便民服务、群众议事、“一老一小”照护、文体活动等功能设置,实现空间布局更优化、功能配置更完备、环境氛围更温馨、服务群众更贴心。
加强保障措施。由省市区三级财政负担,区财政强化配套,保障街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及党建运转经费,有力支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开展。通过减上补下等举措,调整充实街镇事业编制,各街镇党群服务中心编制达17至26名;制定《迎泽区社区专职社工管理制度(试行)》,推进队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落实《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薪酬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保障人员薪酬待遇,不断提升队伍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强制度、重实效
完善运行机制
聚焦“政治引领、为民服务、基层治理”三大功能,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党群服务中心(站)各项工作制度,做到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
完善日常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场所规范、功能完善、制度健全、管理有序”的标准,建立健全党群服务中心(站)工作制度,全面规范党内生活、议事规则、行为规范、便民服务等基本制度,落实首问负责、一次告知、转办到位、限时办结等服务制度,确保工作规范有序运行。同时,规范建立“一册三本四台账”,即党群服务中心服务手册,党群服务中心会议记录本、驻地单位党组织活动记录本、图书借阅登记本,区域内“两新”组织台账、驻地单位党组织台账、党员队伍台账、志愿者队伍台账,逐级明确街镇、社区、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细化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优化便民服务制度。结合实际,将街镇便民服务中心整合纳入街镇党群服务中心,分别将41项、36项公共服务事项延伸至街镇、社区进行初审、帮代办,提供“最多跑一次”“帮办代办”服务事项51项。同时,以居民群众诉求为导向,结合社区职能,制定帮办代办事项清单并动态调整,目前,已将行政审批、房产清零等33项民生事项纳入社区服务范围,最大限度服务群众。
健全多元共治制度。以党群服务中心(站)为载体,建立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等机制,健全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体系,873个小区党组织全部建立“1+3+N”议事协调机制,由小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业委会(物管会)三方参与,凝聚基层治理有效合力。今年以来,先后解决热力管道年久失修、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等热点难点问题1540余件,小区治理效能明显提升。
强党建、优服务
提升服务质效
持续增强街镇、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党群服务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美好生活不断“出圈”。
红色阵地强化政治引领。将党群服务中心(站)作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作为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党性教育活动、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场所,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党员身边,辐射广大群众,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主题党日、“理论课堂”、“政治生日”、“党课开讲啦”和“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5220余次,覆盖党员群众9.1万余人次。
聚焦民生精准对接供需。坚持“党群共建、资源共享、阵地共用、活动共办”的原则,组织街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资源,建立“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实现党建资源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多元化、常态化、长效化,让党员群众和驻地单位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今年以来,共有1.1万余名党员志愿者组建志愿团队420余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330余次,办理民生实事1.2万余件。
延伸触角拓宽治理渠道。实施“商约、签约、亮约、履约、评约”五约工作法,组织街镇、社区、小区党组织与驻地单位签订共建协议380余份,引导驻地机关、企事业单位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积极发挥省市社会工作试点城区优势,出台街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实施方案,实现全区街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搭建起新时代社会服务创新发展的组织架构和工作阵地。同时,注重引进社会组织开展专业服务,实行“五社联动”机制,发挥好运营、保障、调度、服务、交流、培训、展示7大功能,着力解决辖区居民关注的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预防诈骗、心理健康等社会问题。
责任编辑:令狐高萌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