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海纳百川谋发展 凝心聚力奔小康——记山西娄烦县河北村村支书褚存栓

发布时间:2018-05-09 15:15:1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韩建中  王方方)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山西娄烦县天池店乡河北村都要举办盛大的传统娘娘庙会。今年5月3日,恰逢三月十八,我们专程从太原赶赴娄烦县河北村参加每年一度的娘娘庙会。
 
 
  上午9时,车缓缓进入庙会举办地河北村,人流车流越聚越多,其中不乏忻州、大同车牌,偶尔可见外省车辆。通向娘娘庙的几条街道早已人头攒动摩肩擦踵,从各地慕名而来的赶会者源源不断,他们来此赶集看戏,更重要的是来娘娘庙求子祈福,祛病消灾。
 
  这几年,重建娘娘庙后,娘娘庙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要得益于当年河北村村委会的鼎力支持和众人捐资献策,其中,有一人——河北村“老”村委主任褚存栓(现为河北村村支部书记)功不可没。
 
  我们在河北村村委会见到了村支书褚存栓。褚书记看上去50多岁,很朴实一个汉子。褚书记说:当干部要有道德,要有大局观,还能平易近人,才能交代大家。
 
  他深知团结很重要,他当村主任时和原村书记冯补明搭档30多年,两人一心为公和谐相处,“两委”共商村事。班子成员的团结给全村人做出了榜样。历年来,村里没出现过一位上访者,村民和谐相处,同心建造美丽家园,得到了全乡人民及上级部门的赞誉。
 
 
  褚存栓书记是个实干家,他说:“真心做事就不在乎别人说长道短,将来会明白的。”早先,村民们全部居住在河边的山崖上,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当地人称为河边村。面对贫困的父老乡亲、险恶的居住环境,村领导首先想到的是不断发展经济,改变居住条件,改变村容村貌。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和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河北村干部带领村民们硬是把一个河水泛滥、乱石林立的千亩河滩治理出来,按照规划建起了一排排整齐的盖板房,97%以上的村民由原来的土窑洞搬到了窗明几净的盖板房里面,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褚存栓不辞辛劳,艰辛引进两家企业——万光集团和一家小型焦化企业,解决了村民的就业和温饱问题,村民经济不断好转。在这期间,正是他带头集资修缮了始建于唐朝复建于明清又毁于“文革”的圣母娘娘庙。
 
  新的问题和困难总是不断出现,因治理整顿环境,迫使两家企业先后关闭停产,新一轮贫困压力又向河北村民袭来。面对严峻挑战,褚存栓思考着河北村新的出路。
 
  2015年8月,娄烦县派来了驻村第一书记,给焦虑中的褚存栓带来了希望。第一书记驻村后,紧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建立健全了全村党员档案,对无职党员进行了设职定岗,使每一位党员的思想觉悟和责任心都大大提高,人人心里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和建设美好家乡的使命感,党员队伍在村里日常工作中真正起到了先锋带头作用。
 
 
  今年是娄烦县精准扶贫的第三年,也是精准扶贫关键性的一年。河北村村委班子和帮扶队成员就本村发展前景专门召开了研讨会。研讨会上,褚存栓提出了“发展民俗文化,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方向,参会人员对河北村因地制宜发展民俗文化给予了积极肯定,这不仅符合村情民意和国家美丽乡村建设,而且能有力地推进本地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依托千年娘娘庙,河北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民俗旅游资源。如何利用这个平台唱好河北村精准脱贫这台戏?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新问题。村支书褚存栓和村委领导一致认为:没有一个健康的思想和健全的队伍,脱贫是难以成功的。首先要统一思想,扶贫先扶志。村委成立了村民代表、进步村民学习班,对全村党员、先进分子进行突击培训,让大家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发展经济、开发资源、美化环境、共同致富的长效机制中来。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古今结合,精心设计长期发展规划,营造良好的乡村旅游环境,通过改善环境,发展农业观光和美丽乡村旅游产业,借用光伏发电、棚户采摘引进外来投资机制,通过商业模式创建长效的脱贫体系,使河北村村民从祖祖辈辈的以农业为生的传统观念转换到以文化旅游服务业为支柱产业、农林牧副渔商相配套的经营理念上来。
 
  村支书褚存栓利用家家户户废弃的土窑洞,在投资少、见效快上做大文章,还原历史,留住乡愁,既反映出农家简单的生活环境,又美观地打造出一个具有娄烦农家特色的民居古村落,结合现有的娘娘庙,让游客亲身感受娄烦民俗文化的内涵,更能领悟悠久的华夏文化当中“育”“生”“孝”“养”的核心理念,使河北村礼乐祈福农家乐宾朋满座不思归,车水马龙集不散,让娘娘庙香火延绵,普惠众生。
 
 
  褚存栓书记明白,文化对于推动旅游业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他还要加大对河北村及本土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再通过各级媒体宣传推广,同时通过山西四季风旅游有限公司这个平台,结合传统古庙会开发旅游业,带动当地文化经济发展,有力把农民引导到以旅游服务业为支柱产业,以生态观光、绿色环保为导向,以科学养殖业、合理种植业、绿色食品业为支撑,借“机”下蛋,借“光”发电的长效致富机制上来。
 
  “海纳百川谋发展,凝心聚力奔小康。”褚存栓很喜欢这句话,这不仅是他的信条,也是他的目标。
 

责任编辑:石永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