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现场

九曲黄河,千年非遗 2023黄河非遗大展在山西太原开幕

发布时间:2023-11-08 12:53:0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姚荃茂 报道)九曲黄河,千年非遗,吸引八方宾客。11月7日,2023黄河非遗大展在山西太原开幕。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出席致辞,并共同为大展揭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近年来,山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全面加强非遗保护工作,大力促进文旅融合,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批珍贵、濒危和具有重要价值的非遗得到有效保护,社会广泛参与、人人保护传承的生动局面初步形成,非遗连接现代生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饶权指出,文化和旅游部近年来携手沿黄九省(区)群策群力,全面推进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取得积极进展。本次活动是展示黄河流域非遗保护工作成果、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务实举措,是各界深化交流合作的好平台、群众畅享非遗大餐的嘉年华。希望沿黄各省(区)以大展举办为契机,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共展非遗壮美画卷、合奏非遗时代新曲,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出更大贡献。

非遗大展亮点纷呈 打卡拍照不容错过

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沿黄九省(区)6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30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展。展厅分黄河农耕文明、黄河面食文化两大板块,汇聚沿黄九省(区)关于农耕文化的经典非遗代表性项目,以沉浸式场景和市集方式呈现非遗作品,让观众纵览黄河沿岸独具魅力的乡土风情。

山西面食不仅是食物,还可以是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西面食技艺传承人王彦芳、徐振海等非遗传承人在现场为大家表演骑着独轮车刀削面、踩高跷摇呼啦圈制作剪刀面、面气球等面食制作技艺表演,传承展示山西面食文化。

来自兰州的宝贝——羊皮筏子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羊皮筏子作为黄河中上游古代先民借助河水之力,运输人员、物资而发明的水上工具。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陆路交通不是很发达,羊皮筏子便是宁夏人民及黄河中上游两岸的人们的重要水运工具。据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张德宝介绍,如今,人们节假日出行旅游,到宁夏中卫的沙坡头河段,或在甘肃景泰石林龙弯村河段,都能乘上羊皮筏子这古老的运输工具,在黄河中领略大漠风情和黄河石林这粗犷壮美的西部景观,到黄河边乘羊皮筏子已变成一种休闲方式。

本次非遗大展不仅可以逛、可以拍、可以吃,还可以玩,在展厅内设置多处可互动参与的项目。在腾讯展厅中,腾讯游戏持续助力黄河非遗传承,通过数字化手段,将黄河非遗以及黄河人文风貌在游戏内进行还原展现,让用户在游戏中领略黄河文化魅力。

高校师生云集逛展 亲身感受非遗魅力

本次活动还吸引了山西师范大学、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等省内多所高校师生组团来参观学习。

“绛州木版年画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记忆,非常有艺术气息。刚刚我亲手印了一张,用棕刷饱蘸墨汁,均匀刷往雕刻好的木版,再将一张红纸轻轻覆在其上,然后用趟子从中心部位向四周趟平,自红纸一角轻轻提起,一副漂亮的福字跃然纸上。”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宿花琳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山西的非遗非常棒,本次非遗大展正是一次非常好的展示山西在非遗传承和创新的机会,作为青年的我们也将多做努力,为山西非遗贡献力量。”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老师左现娟在接受采访时分享到,近年来山西提出重点发展三大旅游板块,此次黄河非遗展作为黄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非常出彩,特别是山西近些年在非遗工作展开了很多创新活动,也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从课堂走向实践的很好的机会,为我们专业老师可以更进一步的走进非遗,了解非遗,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为此我们带来的全系的学生来参观此次活动,共同享受非遗盛宴。

“在本次非遗展上,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很多曾经见过听过的非遗文化,让学生可以更深切的感受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也将通过课堂去传播好黄河各省的非遗文化。”来自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商务管理系专职辅导员付宇佳讲到,在众多非遗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面塑,都说中国面食看山西,但是大家所知道的都是各种面条,如果让大家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面塑我相信一定会大为惊叹,这是山西非常好的一项非遗。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是农耕文明的摇篮、名人荟萃的故里、文化璀璨的圣地。金湘军表示,作为闻名遐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山西有18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9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欢迎莅展嘉宾以非遗为媒、以会展交友,深入开展交流,在山西多走走多看看,领略悠久历史文化、壮美自然风光,更多了解黄河故事、山西故事,在共享厚重非遗文化中丰富精神体验。

责任编辑:令狐高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