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讲话。
非遗作品 展示
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技艺
10月27日,“我从‘晋’中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走进中国非遗馆专题展览”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开展。此次展览酝酿已久,是我市于年初正式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后,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首次在北京亮相,旨在向更多人展示13年来保护区建设的丰硕成果。
表里山河,文化厚土。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地处山西腹地,上承游牧文化、下接中原文化,形成了农工并举、商儒结合、乐武相济的独特文化生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原文化部批准设立,保护区域含太原市、晋中市、吕梁市3个市,包括晋中市全域11个县(区、市),以及太原市、吕梁市各4个县(区、市)。历经十余载传承与发展,2023年1月29日,我市正式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星河璀璨,“我从‘晋’中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走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专题展览”开展仪式上,国家、省、市、县各级领导和嘉宾云集。展览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晋中市人民政府、太原市人民政府、吕梁市人民政府主办,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活动主题为“晋风晋韵、传承共享”,展示内容包括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项目综合展示、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介绍及大事记、保护区内代表性项目综合展示等,活动时间为10月27日至11月13日。期间,北京市民和广大游客可近距离感受来自三晋大地的文化之光。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和顺跑莲灯、榆社霸王鞭、寿阳竹马、文水鈲子等极富地方特色的晋中社火表演喜迎宾朋,嘉宾们驻足观看。在非遗节目展演及展示中,左权开花调小花戏《桃花红 杏花白》、祁太秧歌《看秧歌》、太原莲花落《长寿秘诀》、孝义木偶《偶艺乐园》、晋剧《打金枝·坐宫》选段等,以及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孝义皮影制作技艺、龟龄集制作技艺、汾酒制作技艺等传承人现场展示,将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独特深厚的文化魅力演绎得淋漓尽致。
用非遗当钥匙,打开祖先留给我们的华夏文明之门。当天开幕式上,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研学旅游路线同时公布,分别为晋商主题线路(晋中市平遥、太谷、祁县)、晋中太行文化主题线路(晋中市左权、和顺、昔阳、寿阳)、晋阳古城主题线路(太原市晋源区、小店区)、吕梁文化主题线路(吕梁市汾阳、孝义)。
13年不断探索,13年保护与发展,在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组织,太原市、晋中市、吕梁市三市密切协同联动实施,坚持一体统筹、高位推进,逐渐构建起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格局。特别是推进过程中,各层级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为统领,坚持以“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为建设目标,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坚持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文化公园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全面建立起了完善的非遗管理保护机制,“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演艺”等成为新业态。
作为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我市13年来始终保持着强有力的推动态势。在保护区建设中,我市以构建组织管理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统一协调机制、法规保障机制、与高校合作研究机制、社会组织保障机制等六大保障机制为基础,形成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局面。
要静态的保护,更要动态的传承和发展,多年来,我市聚焦黄土高原农耕文化和晋商文化两大主题,全力推进保护区建设,持续打造了晋商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太行山水文化名片,紧紧围绕古院、古村、古镇、古堡、古城“五古”和体验、休闲、康养、度假、观光、运动“六种新业态”,通过“非遗+文物保护”“非遗+产业”“非遗+课堂”等形式多样的创新融合,让璀璨的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让广大群众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凝结起文化自信。
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早在2003年就把太行山的左权民歌带到北京,并捧红了一批山西籍歌手。20年来,他对晋中非遗给予了极大支持、指导与厚爱。“我们山西有很多值得骄傲的东西,比如说老戏台,元、明、清留到现在的老戏台在山西还有1000座左右,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我们不光有平遥古城,还有左权民歌、祁太秧歌等,这些宝贵遗产是千百年来三晋大地祖先们给我们山西人、给我们中国人,甚至给全世界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在开展仪式上,谈起山西非遗,田青如数家珍,他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大家要重视、再重视,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立是一个契机,特别是强调活态的保护和全面的保护这个观念非常好,我跟山西非遗的确有不解之缘,我垂垂老矣,但是老骥伏枥,只要还能为山西非遗多说几句话,我一定尽最大力量。同时,衷心祝愿山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不在我们这一代消失,而且我们还为它增添光彩。”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走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专题展览,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同样有着真挚的情感,他说:“山西是非遗大省,山西非遗无论是国家级的数量还是国家级传承人的数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看到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建设成果专题展览开展,我感到非常踏实和幸福,山西非遗的未来是非常光明的,我爱山西、我爱晋中!”
(路丽华 史俊杰)
责任编辑:令狐高萌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