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

在光影世界里找到彼此 ——二〇二三第二十三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扫描

发布时间:2023-09-22 15:52:43 推广 来源:晋中日报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以悠久的古老建筑和近代工业遗存的旧厂房作为展览空间,使一座古城成为一个展场。这是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核心,也是全球摄影人向往的舞台。以摄影的名义,呈现更为绚烂的世界。世界平遥,光影古城,让我们在影像世界里找到彼此。

国际展“LOOK!”“看”过来!

进入绵织厂展区,左手第一个展厅便是托马斯·凯尔纳策展的国际展“看!LOOK!”。作为一名德国艺术家,这是托马斯·凯尔纳时隔4年后再次来到平遥。和摄影人交流,与观众合影,在展厅,托马斯·凯尔纳忙得不亦乐乎,于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他已然是一位老朋友,总是保持着与所有观展人的亲切互动。

托马斯·凯尔纳因其拍摄的世界各地旅游景点的状似舞蹈的建筑照片而闻名。“看”和“LOOK”是一个意思,那究竟看什么?策展中,托马斯·凯尔纳用“Look At Me”这样表达。托马斯·凯尔纳策划的展览包括凯瑟琳·邓利维、莉莉·阿尔莫格、帕蒂·卡罗尔、鲍里斯·埃尔达格森、苏珊娜·班宁、丹·内尔肯、于尔根·柯尼希斯、米歇尔·桑克等人的作品,他们虽然持有不同的艺术观点,但都是将摆拍摄影作为主要创作方向的摄影师。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仅向观众呈现不同的文化、身份,展现灵魂深处和人们外部表征的联系,同时还提出了在摄影艺术中使用摆拍和表演时出现的普遍问题,以及其张力、应用类型和效果。

“难道图片不能记录表演吗?难道摄影不能记录舞台过程吗?人们如何在一个视觉可靠性不断下降,但图像重要性不断上升的世界中自洽?这是当今艺术面临的困境。”托马斯·凯尔纳认为,对艺术作品而言,摆拍表演至关重要。行为及现场艺术赋予了艺术在舞台和表演中的价值。艺术家本身、受艺术家影响的人,甚至任意的个人,都像活生生的装置一般进行着艺术活动,并通过感官将艺术具象化,他们表现出的艺术通常超出了视觉层面,成为艺术作品。

青春梦想 扬帆起航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希望。在2023第23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为爱好摄影的青少年同样留有一片天地,PIP青少年摄影展在平遥古城县衙展出,在这里,人们能体会青少年的清澈明朗,能看见青少年的抽象思维和无限想象。青少年们,一样记录时代、经历向往。

PIP青少年摄影展板块是青少年摄影活动的美好家园,是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与青少年一同记录时代、创造美好,感动生命、展望未来的文化活动平台。该摄影展是以助力我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为定位,针对在校中小学生而开展的,以展示活动为主的综合性活动板块,旨在为青少年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提供支持,为我国基础教育的美育改革发展增添社会力量。

三年来,PIP青少年摄影展坚持培养广大青少年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倡导青少年去探索发现、感受美好事物, 开拓视野、以美育心体会现实,通过镜头赞美绿色生活和美丽家园的设计思路。今年,广大青少年又以“认识美好·再造想象”为主题,向大展提交了展示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对事物青春见解的蓬勃艺术创作力。

据策展人陈海力介绍,2020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开办PIP青少年摄影展,通过三届大展助力中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具体实践,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广大青少年和教育机构的积极参与,PIP青少年摄影展板块,从青青草到百花园, 结出了累累硕果。

科普魅力 光影呈现

科技元素、艺术构想和先进的摄影技术碰撞,会产生怎样的视觉盛宴?在2023第23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2023年中国科普摄影优秀作品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打卡”,在这场科普摄影盛宴中感受科学魅力。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推进新时代科普事业发展,通过摄影艺术手段与科普结合,促进科普文化创作、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在全社会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举办了2023年中国科普摄影优秀作品展。

据了解,作品展分为五个主题,分别为弘扬科学精神、展现科技成就、聚焦科学现象、共筑安全防线、赞扬志愿服务。2023年中国科普摄影优秀作品征集活动自启动以来,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了本届摄影作品的创作、组稿和投稿,共收到作品6322件,其中单幅4966件、组照1356件,通过评选,共选出200件优秀作品。此次参与展示的作品深刻地表现了科普主题,将摄影艺术与科普传播紧密结合,主题明确、积极向上、内容真实,富有感染力、富有思考和想象空间,具有科普教育意义,融科普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为一体。

女性摄影 视角独特

作为当代影像艺术的一种直接媒介,摄影成为搭载不同文化的桥梁。从2014年开始,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从参展作品中挑选出优秀女性摄影师的作品组成展览,邀请一位策展人梳理当代中国女性摄影人的创作,并形成惯例。

在今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柴油机展区A4展厅展出的当代女性摄影展中,策展人李楠搜集整理了7位女性摄影师的作品,独具匠心地将女性的精神、气质、情怀融合在展厅的色彩搭配和视觉表现上,这样的设计为女性摄影展赋予了独特的魅力。

这些展出的作品中,周馨的《上海日记》将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永存于一幅幅照片之中,那是心事浩茫连广宇,亦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姜丽丽的《小岛》,衰草斜阳、 静默如谜,如一座心灵的失乐园,在荒芜与遗忘中省思生命时光的流逝与意义;喻文之在《新齐谐记》里将优雅奇幻与惊心动魄融炼于长卷之上,温柔地书写着生死的残酷,人与自然对峙的无常;寒冬过后的《春祈》总是意味深长,刘巧赛以一组单纯而浓烈的黑白影像,无声地低吟着忧伤与希望的纠缠,冷峻中流动着细腻的温暖……

如果“女性摄影”是一种特指,那么,我们能轻易地发现,并不“相应地”存在“男性摄影”这样的特指。参观者纷纷表示,这些女性摄影师的作品不仅有情感,更有观点, 而且还用这些作品清晰、清醒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向梦出发 回归南极

南乔治亚岛,最高点派吉特(Paget)山2.934公尺。气候寒冷,沿岸多峡江,大部分被冰雪覆盖。寒冷的海洋性气候,仅生长耐寒和冻土植物。1900年后始有驯鹿生存。海洋生物丰富,有多种海鸟、企鹅和海豹等,被称为“南极野生动物的天堂”……在2023第23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摄影人王琛的作品《回归南极》通过影像的力量,向观众展示了南极的自然生态。

南极,一个神秘而又充满新奇的极地世界,是地球上唯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它是绝美的冰川世界,静谧又遥远;它更是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王琛介绍,这次时代之旅,他们称之为“回归南极”,去南极看看自然本真的样子、生命纯粹的源头,更加坚定了他们作为企业家、摄影家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摄影是我们共同的热爱,守护地球更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回归南极’不是单纯的飞越半个地球,而是用脚步丈量梦想的距离,带动更多的人来热爱地球。”王琛说,作为热衷摄影艺术的摄影师,摄影是和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他们在拍摄大自然神奇美好一面的同时,也能客观地记录下全球气候变暖对南极的威胁,呼吁大家共同重视“碳达峰”“碳中和”的环保目标。

乡村美景 光影定格

《庭院经济》《全国文明村》《云竹湖畔乡村游》……今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一幅幅围绕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的摄影作品,展现乡村的新变化。

在“乡村振兴”主题展上,一幅幅精美的摄影作品聚焦全国各地乡村田园、农村公路、环境改善、乡村旅游等方面,用光影的语言描绘了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展现了群众美好生活,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奔腾在田园中的诗意与力量 。其中,《国家羊核心育种场落地榆社》《移民新村》《电力光伏》《五彩太行幸福路》《希望田野》《太行写生基地——泽城》《美丽乡村水磨头》《科学种植》等优秀作品均出自晋中摄影爱好者之手,他们用镜头捕捉晋中人文景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居民日常幸福生活等美好瞬间,真实记录了晋中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迈出的坚实步伐,反映出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成果的工作成效,展现美丽乡村新风貌、文明新气象。

“乡村肖像”专题摄影展,选取9位摄影师作品,从不同侧面呈现中国乡村的生活肌理。在这里,你可以漫步中国各地乡村:南疆村民的生活影像史、大凉山支教老师十年间拍摄的村庄档案、广西海边的可爱面庞、江浙老人们压箱底的珍藏……同样,你也可以走进村民家中,听听那些年大家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故事……

杨凯生的摄影作品《超越——大巴山大凉山脱贫攻坚纪实摄影》引发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关注。作为摄影人,杨凯生在退休后的十余年间11进大巴山、6进大凉山,在参与一些具体扶贫工作的同时,用相机记录了那里的诸多变化。一个孩子、一个老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学校的变化,折射出的是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超越。

责任编辑:令狐高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