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王鑫 毕世龙 报道)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单级跳”,而是循序渐进的“健步走”。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晋中市榆社县因地制宜,突出工作重点,强化机制保障和政策支撑,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易地搬迁:文景社区有温暖
背井离乡,却喜笑颜开。这是文景社区搬迁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每天饭菜不重样,营养搭配,吃得很健康。有个头疼脑热的也会有人过来照顾,挺不错的。”社区养老院里的孤寡老人仇大爷说。
文景社区属易地搬迁社区,共有741 户1688人,涉及岚峪、北寨、社城、讲堂 4 个乡镇 59 个村。根据榆社县关于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五好社区”创建活动的安排部署,文景社区积极进行“就业帮扶好”“产业带动好”“社区治理好”“权益保障好”“融入环境好”的创建活动。
文景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22个微网格,现有党员88名。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组织管理社区事务,解决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社区内供排水管网、垃圾污水处理、供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小区内外道路和消防通道保持通畅。
“这里环境卫生整洁,周围生活配套设施都很完善,居住得很舒适”社区居民王欣说。
“为了防止返贫进行动态监测和帮扶台账,对社区内19个监测户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了帮扶计划,按政策对监测户进行帮扶。”社区工作人员王继强介绍。社区驻点工作队会常态化进行入户排查摸底,对搬迁户就业状况动态监测,就搬迁户就业意向和培训需求建立就业帮扶,进行政策宣讲,积极推动居民就业。结合迁出地资源,发展养殖业,入股龙头企业,社区搬迁村中前庄、后庄、玉家沟、高家庄、后千峪、窑科、牛家岭、合朝等十个村共345户入股天生农牧、牧乐嘉、恒塑管业进行分红,人均分红1900元,带动了搬迁户增收。
为切实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特困老人的养老问题,社区内配套建设文峰敬老院,医养结合接纳全县易地搬迁特困老人入住。建设有5层主体疗养楼一栋,2层附属楼1栋,设置床位 219 张,集居住、餐饮、医疗、康复训练、文化活动于一体,也是榆社县唯一一所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养老机构。为特殊人群提供基本护理服务和医疗服务,真正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
龙头带动:企业助力农户增收
“我就是这个村的村民,在养殖场干活后,每个月工资怎么也拿五千块钱,可比以前好太多了。”谈到现在的收入,牧乐嘉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场的员工赵艳星满脸笑容。
据了解,山西牧乐嘉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榆社县西马乡北山晕村,是晋中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常年存栏西门塔尔良种肉牛2000余头,2022年全年新增能繁母牛5000头,全县肉牛存栏突破2万头。
“我们公司带动全县986户脱贫群众发展肉牛养殖,吸纳在场务工15人,临时性务工30余人,户均增收3500元。”该公司总经理许超说。
养牛产业全县覆盖,各个乡镇都有养殖基地,再去辐射到个体农户进行养殖。公司目前运营主要采取委托养殖和农户自养两种模式。农户可以自由选择将自己买的肉牛委托给公司进行养殖来参与年底的分红,或者是自己进行肉牛养殖。2022年首批签立合同的50户养殖农户年底每户增收15000元。
该公司主要是通过四种方式来提高北山晕村的农户收入。一是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可以将自己的土地采用租赁的方式租给公司获取收入。二是回收乡村农户的玉米秸秆,以每吨550至700的价格收购,用于制作肉牛饲料。三是农户采取委托繁殖的方式去养殖肉牛,不需要自己花费时间去饲养,自己可以直接去外务工,年底再接受公司的分红,减轻农户负担。四是公司会对个体养牛农户全过程饲养指导、技术服务和市场价保底收购,以降低农户养牛风险。
古建生辉:古建带动稳步增收
榆社素有“古建之乡”的美称,古建技艺历史悠久。榆社古建师傅凭借一身高超技艺,走遍了全国二十多个省份,参与承建全国众多文物古迹、名胜景点、仿古建筑等310余处。
古建产业主要是开发文创产品,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三晋文化融入到泥皮壁画创作中,将其打造成山西的“唐卡”。榆社古建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泷润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结合双方优势共同投资建设了处于全国前列的古建木构件、中式装修材料及红木家具生产制作基地,目前正在进行样品打造、古建木构件加工生产。
在榆社古建商会的带领下,榆社全县七个乡镇共有大小古建施工队100多支,专业技术人才3000余人,承建项目规模小则十几万元,大则上千万元。通过施工队承揽项目,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受益群体逐年增多。
古建商会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累计举办彩画班10 期、木工班1期,共计培训古建产业人员135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18人,举办了全省首家县级木工中级技能鉴定考试,61名木工获得由国家人社部印制、山西省人社厅颁发的木工中级技能职称证书,提升了从业人员就业技能,扩展了就业新途径。
“目前已带动了260余人就业,劳务输出200余名古建人员,其中贫困户65名。”古建办公室主任田兵介绍。
下一步,古建商会将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开拓,不断提高古建产业的有效就业率,实现产业工人人均收入达到8万元左右。同时,今年在县委政府及人社部门大力支持下,计划培训300名技术工人,将现有的3300位从业人员分批次培训,保证人人持证上岗,以产业促进群众实现稳步创收。
责任编辑:令狐高萌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