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

晋中和顺:特色产业引领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3-09-15 17:12:3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和顺县作为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程度深。为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致富,和顺县因地制宜开展养牛业和食用菌园区项目。

大力发展“牛”产业 “犇”向致富路

初秋的和顺格外凉爽,走在田间小路,清脆响亮的铃铛声不绝于耳,一眼望去,是成群的黄牛散落田间,一幅悠然自得的景象映入眼帘。

和顺县位于山西东部、太行山脉西侧,历史悠久,四季分明。优越的地理条件、舒适的环境气候、优渥的粮草资源为和顺县养牛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养牛业成为和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中轴产业,和顺肉牛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顺县先后荣获全国首批黄牛改良试点县、全省肉牛养殖重点县、出口肉牛质量安全示范基地等称号。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进行黄牛改良试验以来,和顺县县委、政府就坚持大抓养牛五十年不松手,使养牛业始终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全县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十四五”期间,和顺县开始打造数字畜牧系统,自动化采集肉牛防疫、改良数据,通过“政-银-保”多方、多维数据融通,全面打造融合牛只信息、畜主信息、牛只金融属性、牛只流通监管的肉牛大数据平台,依托该平台,充分发挥和顺牛源输出地的优势,从源头上对肉牛品种、性能、健康等状态做出更及时、有效、全面监管,真正实现提质增效,为打响和顺牛肉品牌做好准备。让和顺牛肉走出和顺县,走向中国千家万户。

和顺养牛增收渠道多种多样,为和顺百姓就业提供更多机会。2013年在山西晋中和顺创建的山西银河湾农牧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以母牛繁育、品种选育、饲草种植为一体的种养结合农业龙头企业,也是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运行。通过订单种植青饲玉米带动周边1360户农户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通过资产性收益分红带动周边上虎峪等13个村430户农户1344口人实现增收,13个村集体实现增收;通过季节性用工解决了130人劳务用工;通过场内合同用工解决了18人就业。

2022年和顺黄牛产业取得良好发展,全县牛的饲养量达到了6.5万头,其中存栏牛3.7万头,存栏母牛3.1万头,是全省最大的母牛繁育基地。全县出栏牛2.7万头,养牛业总收入41875万元,人均养牛收入4926元。

“下一步,养牛业工作将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进一步壮大母牛繁育规模、补齐肉牛育肥短板、上马屠宰加工分割、创建肉牛牛肉品牌、推进养牛产业化进程,全力实现养牛大县的目标,真正成为加快农业转型、促进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和顺县相关负责人谈到。

建立食用菌园区 开拓幸福路

和顺县创建食用菌园区,解决和顺百姓就业问题,让百姓生活有保障、未来有奔头。项目负责人表示:“‘和顺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食用菌园区项目’,已建成840个标准化食用菌大棚,并配套完善了水电路、围栏照明监控等基础设施和菌棒制作中心、冷藏销售中心、菌菇加工包装中心、废弃菌棒生物质燃料加工中心等附属设施,建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大棚里,双孢菇、香菇、平菇等各类菌菇琳琅满目,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和顺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食用菌园区项目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家家户户参与到产业的各个环节中。

和顺县和之钰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当地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并优先招聘搬迁户劳务务工,培训上岗。2022年,公司投资1200万元,种植平菇、香菇菌棒360万棒。其中,平菇320万棒、香菇40万棒,实现了园区满负荷生产。并且产品已获GAP认证、有机认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菌菇大量销往北京、郑州、石家庄、太原等市场。公司年终种植总收益除预留50%作为下年度生产流动资金外,其余全部分红给搬迁户,2020、2021连续两年1600户股东每户分红500元,2022年度股份分红达到户均1000元。

产业带动精准扶贫是长久之道。和顺县在产业扶贫道路上不断创新,保证产业持续 “造血”,为农民提供就近就业岗位,创造稳定收入来源,让人们干活有干劲,致富有信心,为和顺人民点亮脱贫路,走向致富路。

(闫沛宇 马杨立)

责任编辑:令狐高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