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王鑫 毕世龙 报道)驱车前往榆次区北部,满目苍翠、流水环绕,经过蜿蜒曲折的山路,便来到了乌金山镇。
山村“蝶变” 后沟村里看小康
乌金山镇后沟村,位于榆次城北18公里处的丘陵山区,区域面积2.95平方公里,全村112户、260人。近年来,后沟村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党建美、村庄美、产业美、乡风美、治理美、机制美“六美乡村”为总体目标,将后沟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样板。
“后沟村起初只是榆次区较为贫困、落后的山村,贫瘠的沟坎上满山都是旱玉米,村民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后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占杰回忆道,“但我们始终秉承着‘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书记就是一个榜样,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聚焦党建强化治理,坚持以党建牵引各项农村工作。”
后沟村创新实行党员“三亮三创”五星比拼,将“党建+”深深地融入到后沟方方面面,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村集体将农户承包地集中流转、统一发包,解决土地问题。把《村规民约》作为自治利器,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日常管理奖惩分明,治山治水治村一体推动。持续开展党员五星比拼、农户十星创建、美丽人家创评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唤醒并提升着全体干部群众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使得文明新风成为后沟村的又一显著特质。
如今的后沟,山清水秀,一幢幢蓝顶白墙的二层别墅躺在青山环抱中,远望像极了一幅优美的水彩画;良田面积也由452亩增加到907亩;“水、电、路、气、暖、数、废”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引资总额突破10亿元,实现了产业支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集体收益、农民收入双双倍增,村民们喜笑颜开。后沟村已然“由虫化蝶”一改“当年模样”。
“全省首批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现在,居住在别墅里、耕作在田园上、活动在景区中、熏陶在民俗下,已成为后沟村民幸福生活的写照。
“凤凰展翅” 小寨村里看“颜值”
走进乌金山镇小寨村,整洁的水泥路面,随处可见的文化墙,时刻点缀着这座干净祥和的小村庄,处处透露着农村的新气象。小寨村地处黄土高原,两岸沟壑纵横、土林耸立,形似“头向西北饮白龙河水,尾扫东南凤凰展翅”,取名小寨,又名凤凰寨。
乡村振兴“大比武”以来,小寨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创意推出人居环境“红黑榜”,给人居环境建设叠加了“双保险”,不断提高乡村“颜值”,向着美丽庭院方向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小寨村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感念党恩、充满农趣、传播文明的墙体彩绘。修缮了破损路面340米,修整了田间水渠280米,使得农田灌溉“生命线”得以延长。村支部着力打造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小寨村家家户户的开门第一件事,不是烧火做饭,不是捣饬自己,而是屋里屋外地搞卫生。”小寨村村民谈到。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优美的生活环境是乡村人民的共同愿望。不断前行的小寨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古村落优势,传承开发“李老汉传统老黑酱”、创意拓展“传统村落沉浸式婚礼”等项目,展现新乡村的新气象,擦亮乡村新“颜值”。
村企合作 什贴村里看“模范”
近年来,什贴村立足农业资源、人文资源等优势和乡村良好自然基础条件,招商引资引进华顿集团,成立“华顿农业”和“华顿文旅”运营实体,形成“农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农户+科技+示范基地”的乡村产业运营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出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华顿集团在什贴投资超 2 亿元,打造1000 亩旱作农业示范区、500 亩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300 亩优质果园基地、千只羊养殖基地等农业产业和 AAA 级景区。带动什贴村农民直接增产增收 3000 余万元,间接增产增收 2000 余万元,且有效的解决了什贴村 200 余人的劳动就业问题。
“下一步,华顿集团将在市、区、镇三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什贴村两委全面配合,再通过 5-10 年的时间,循环总投资 30 亿元,为什贴村农户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增产增收的条件,实现互利共赢。”华顿集团董事长表示。
通过打造“品牌+种养+储运销”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提升“什贴小米”等农特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溢价,规划建设以“农业、文旅、康养、民宿”四大产业为主的“华顿·什贴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园区”。
华顿集团与什贴村通过五年的合作,形成了“华顿·什贴”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和产业经济良性态势,实现了互利共赢。把“华顿·什贴”品牌唱响并打出去,打造全省乡村振兴“村企合作”的样板工程。
责任编辑:令狐高萌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