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2022年度开发区综合考核数据新鲜出炉,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脱颖而出,名列第八,成为同行业中佼佼者。一个成立仅六年的开发区为何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笔者现场进行了探访。
赋得梧桐蔚成林
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河津市北吕梁山前沿,于2017年11月13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总规划面积为24平方公里,布局结构为“一区两带五园”,“一区”即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带”即遮马峪生态景观带和瓜峪生态景观带,“五园”即碳基材料产业园、铝基材料产业园、精钢装备产业园、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园、物贸数字产业园。
驱车绕园区一周,映入眼帘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这是污水处理厂工地,那是园区路网工程,那一片是移民新村建设工地……”随着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民富的介绍,河津经开区的发展路径基本清晰。
经开区西部原是沿山石铲地,土地瘠薄,耕作困难,多少年来,群众多以副业收入补贴家用。2020年以来,河津市根据实际,制定优惠政策,号召、鼓励、引导经开区内龙门、杜家沟、何家庄、天成堡四村进行整体异地搬迁,腾笼换鸟,收储供应土地3120亩,解决了龙门集团和阳光集团的项目用地问题。同时,为解决搬迁群众的安置问题,市政府在地理位置较好的龙门区划拨国有建设用地(置换土地)460亩,建设89栋4层半多层住宅、10栋17层高层住宅,共安置群众1206户,节约土地2600余亩,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大大拓展了经开区的发展空间。
河津市科技创新示范园项目正在加速建设吕刚摄
基础设施建设是园区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在河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2022年开始,经开区投资6.5亿元建设开发区路网、污水处理厂、标准化厂房、双创基地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8亿元建设煤化工园区管网、应急救援物资库、危化停车场、消防站、三级防控应急事故水池等项目;投资480万元,完成区内10项区域评估,打造并出让标准地2300余亩;投资8亿元建设千亩科技创新示范园区项目,包括17万平方米多层复合标准化厂房和5万平方米的双创基地,为高新产业入驻提供了随时落地的条件。
深入落实“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由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专业代办队伍,强化批后监管等措施,审批时限由35个工作日压减至20个工作日。先后对永津集团、华辉杰能源有限公司、鹤龙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河津市科技创新园等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实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模式审批。企业对符合条件的事项进行承诺,即出具批文,桩基先行,助力项目建设提速。
赋得梧桐蔚成林,守正创新传薪火。基础设施的有效改观,优惠政策优质服务配套,有力地吸引了企业入驻。目前河津经开区入驻企业达9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家,外商投资企业3家,已形成“2+1”的产业发展格局,即新型煤电铝材、新型煤焦钢化循环经济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凤鸣声声撩心扉
开发区是河津工业产业集聚地,中铝新材料、阳光、宏达、龙门等大中型企业均在区内,工业产值占到全市总额的70%以上。近年来,党工委、管委会按照省委、运城、河津两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以建设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津先行区为总牵引,以创建绿色低碳循环示范园区为契机,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依托中铝新材料、阳光集团两大链主企业,通过延链强链补链,着力引进和发展一批高附加值产业链项目,同步推进“两个”转型,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2022年,开发区工业投资完成54.34亿元,同比增长2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5.1亿元,同比增长21.6%;转型项目完成投资47.13亿元,占工业投资86.7%,各类主要经济指标全部超额完成,考核进入全省优秀行列。
鹤龙精细化工高纯度对甲酚项目有序推进 吕刚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中铝、阳光两大链主企业,按照“政府+链主企业+开发区”的招商发展思路,精准招商,加快推进中铝东方三号(2000吨/年碳酸锂)、30万吨废铝回收加工、鸿呈煤矸石制有机肥、宏达100万吨薄带铸轧等项目建设。由县处级领导牵头,成立助企纾困专班,落实“1+6+3”项目推进机制,现场协调,定期调度,精准发力,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以“工作项目化,项目数据化”的思维推动项目建设。
加大政务服务力度,对入区企业实行“六免服务”(即免费复印、免费刻章、免费邮寄、免费法律咨询、免费代办、免费不动产消防认证)。推行一站式政务服务。合规项目,限时办结,实现项目从立项到竣工投产一站式审批,一枚印章审批,保障企业办事不出区。推行拿地即开工政策。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实行“桩基先行”和“承诺制+租赁地+全代办”改革,确保项目拿地即开工。推广专业技术服务。国科新材料在河津开发区设立了技术转化服务中心,为区内企业、项目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区内现拥有天津化工研究院联合实验室、中海油天津化工院博士工作站等6个科技工作站以及津云科技孵化器、创新发展研究院2个科技孵化平台。强化产业基金支持。设立了5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两个转型”项目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2021年至今,先后投资630万元,为津云科技企业孵化器内企业免除厂房租金,为昕煜碳纤维公司进行电价补贴70余万元;与中铝山西新材料公司协调,帮助下游铝深加工企业每吨降低铝液成本100元,累计降本2000万元。
蓄势赋能新引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剂。河津经开区加大科技投入,坚持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绿色、低碳、集约、循环方向转变。
招才引智,全面提升专业化水平。紧扣煤焦油深加工、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粗苯等副产品精细加工三条主线,邀请院士、高校专家以及地方行业专家,累计举办企业创新发展院士讲座、“煤+炭”产业发展研讨会、“连线高校对话专家”等各类线上线下专业化培训5场共计350余人次;招录15名专业人才,助力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累计引进各类专业人才300余人,强力推进多品种氧化铝、超白氧化铝、氧化铝陶瓷等产业,形成特色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
紧抓政策机遇,加快推进耿翔科技高炉除尘灰综合利用、华康建材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谋划实施宏达集团矿渣微粉生产、华康建材危废处置及综合利用、豪仑科酚钠盐综合利用等项目,对大宗固废进行资源化转化利用。
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聘请山西智赢园区产业研究院,帮助投资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引入山西云钒储能有限公司、陕西泽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数字物贸平台建设,开启了河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破冰之旅。
宏达钢铁1350炼铁高炉及配套项目建成投产吕刚摄
河津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铝产业示范基地、山西省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山西省千万吨级重点焦化产业园,货物运输体量巨大,总需求越过5000万吨,形成了以煤炭、铝材、钢材、粗钢等产值约200亿+的物流运输总量。园区通过整合提升阳光、宏达、龙门等重点企业货运平台,将河津物贸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2023年3月,河津经开区与陕西陆运帮网络科技公司合作,成功打造物贸数字产业园。以“企业+物贸+数字平台+金融支撑+政策奖补”为发展模式,成立综合服务平台,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了企业原料采购、产品外销等问题,月均运输量达18万吨以上,打造了物贸产业数字化发展高地。
推进国际化合作。加强与沙特、阿联酋、伊朗等中东国家的商务沟通和交流,带领区内阳光集团、龙门集团、华鑫源集团等龙头企业赴中东国家进行项目推介、产品推销,助力企业走出国门开展项目合作、拓展国际业务。
今年以来,河津经开区主动出击,叩门招商,多次深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先后签约了投资35亿元的上海精益碳纤维项目、投资20亿元的江苏鸿呈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依托河津丰富的物流资源,抢抓河津列为全国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县的有利时机,规划建设了开发区物贸数字产业园区、固危废综合利用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园,配套优惠政策,陆运帮、鸿呈煤矸石综合利用等项目相继落地。在年初开展的两次“三个一批”活动中,共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为13.64亿元,已完成投资6.21亿元,投产率为45.53%;投产项目10个,总投资16.77亿元,达效率为100%。
“2023年,河津经开区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800亿元,到十四五末,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冲刺国家级开发区,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打造一个产业链条完整、基础配套完善、营商环境优越的国家级开发区,助力河津重回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党工委、管委会一班人对河津经开区的未来充满信心。
(吴晓征 吕刚)
责任编辑:姚荃茂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