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王鑫 报道)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晋中市文联通过挖掘本土资源、关注生动实践、围绕重点工作,使晋中的文学创作、文艺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晋商故里•家国晋中”的精气神,塑造了晋中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
挖掘本土资源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晋中市文联组织晋剧艺术家和晋剧研究工作者,对全市范围内丰厚的晋剧遗存开展了晋剧(中路梆子)挖掘抢救工程。据了解,目前已完成“晋剧之源”“晋剧之星”“晋剧之乐”“晋剧之本”四大系列16册500余万字的初稿编撰,基本涵盖了晋剧产生、壮大及繁荣的整个发展历程。经过进一步的资料完善、文字审校等工作,“晋剧之源”“晋剧之星”两大系列5册书籍已正式出版。
市文联还进行了《祁太秧歌音乐全集》的编著。祁太秧歌是晋中极富特色的地方剧种,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这一民间瑰宝,本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由晋中资深音乐艺术家张相成老师领衔,对祁太秧歌音乐进行了系统的汇集整理,全套书籍共3册50余万字,已正式出版。
书法在晋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和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赵铁山、常赞春作为清末民国时期驰名全国的三晋文化巨子,是晋中本土人文领域的杰出代表。知名书法家郭齐文通过长期研究,对赵、常两位先生的生平、艺术成就等进行了梳理汇总,编写了《艺蕴春秋-书法家赵铁山、常赞春》一书,且已正式出版。
在1986年民间故事集成资料的基础上,市文联对晋中11个县(区、市)流传的民间故事进行了重新搜集、整理、增补、改写、筛选和编辑,编撰了《晋中民间故事》,分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笑话等五大部分,精选481篇进行了汇编,现已正式出版。
这些书籍的相继面世对晋中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借鉴传统文化精华将很有助益。
关注生动实践 讴歌新时代精神气象
“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脱贫攻坚开展之时,市文联积极引导和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一线采风采访,如今,脱贫攻坚战役已经取得全面胜利,但在此过程中全市上下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却值得永远铭记。围绕晋中发展进程中的生动实践,市文联编撰了《记录小康——晋中市乡村题材纪实文学作品选》。据介绍,《记录小康》文学作品集共分“风雨无阻”“勠力同心”“追星赶月”“幸福花开”四个栏目,以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全景展现了晋中脱贫攻坚工作历程,现已正式出版。
同时,市文联聚焦做优做强平遥古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品牌,组织了“大美平遥-百人画古城”创作采风活动,历时近半年时间,晋中市60余位画家两次赴平遥进行创作采风,深入实地观摩,亲身感受古城风土人情和建设发展成果,创作出了100余幅作品。这次活动是第一次以美术作品全面系统地展示平遥古城历史文化,3月和4月分别在平遥古城(国际)油画交流中心艺术馆和晋中市图书馆进行了两场展览,取得良好效果,随后还将在晋中市文联公众号推出网展。
围绕重点工作 用艺术手段展现发展进程
今年,市文联将继续举办晋中市书法篆刻作品大赛、晋中市美术作品大赛、晋中市摄影作品大赛三项活动,聚焦“最美是家乡”主题,凝聚全市人民“爱家乡,建家乡”的向心力。
据介绍,本年度书法篆刻作品大赛的主题是“家乡情”,重在发掘晋中文化底蕴、传承晋中精神内涵,以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题材为主,创作书法篆刻作品,展现热爱家乡、积极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豪迈情怀;美术作品大赛以“家乡美”为主题,美术家们用独特的审美感受与艺术语言,以小见大,创作呈现家乡美景和美好生活的作品,鼓舞激励全市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推动晋中振兴发展实践;摄影作品大赛的主题是“家乡人”,广大摄影艺术家、摄影爱好者以活跃在田野乡间、工矿企业、街头巷尾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为题材创作摄影作品,展现了来自平凡岗位的奋斗者的拼搏轨迹和为晋中高质量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目前,这三项大赛的前期工作已经结束,优秀作品将在7月展出。
责任编辑:令狐高萌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