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山西大同农信社书写乡村振兴靓丽答卷

发布时间:2023-06-19 09:18:5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农信社因农而生、因农而兴,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是农信社的立社之本、兴社之基、发展之源。大同农信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深化对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认识,全力以赴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百姓美好生活。截至5月末,全市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476.23亿元,较年初净增49.34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21.04亿元,占比67.41%,增速6.03%,较年初净增18.26亿元;支持乡村振兴项目贷款93.64亿元,较年初净增1.52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6.76亿元,涉农贷款和脱贫小额贷款分别占到全市金融机构投放总量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辖内八家行社均被当地政府授予“乡村振兴主办银行”。

带着感情 播撒惠农之光

大同农信社坚持姓农支农惠农便农初心,牢记“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要求,按照省联社党委统一部署,一是依托“百行进万村 争创主办行”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以信用评级为载体,以整村授信为抓手,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让诚信之花开遍平城大地。截至5月末,创建信用村(市场)230个,为全市18.44万户农户评级授信61.26多亿元,让“信用”变成“真金白银”,“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用不可贷”的诚信理念激发出了普惠金融新动能。

二是依托在全市建立起的913个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采集收集农户信息,提供基础金融服务,让广大农户享受到了足不出村即可办理存取款、转账等金融服务,搭建起“金融服务站——区域办贷中心(网点)——授信审批中心”三级授信体系。目前,已累计发放乡村振兴福农卡6.55万多张,授信超12.28亿元,“一次授信、随用随取、随有随还、循环使用”,不仅让老百姓贷款变的像存款一样便捷快捷,而且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0.24个百分点。

带着责任 精耕福农田野

全市农信社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统一,坚持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定期对接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获取脱贫人口最新资料,坚持进村入户、精准对接脱贫人口信贷需求,持续提高普惠金融的精准度、覆盖面。截至5月末,已投各类放脱贫小额贷款7425笔,金额3.68亿元,占到全市金融机构总投量的67.82%。

一是牢记“国之大者”,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耕备耕、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制定差异化信贷支持措施,为农户粮食生产提供保障范围全面、保障金额充足、保障程度充分的信贷产品及服务,全力为粮食安全提供金融保障。累计投放农业贷款51781笔,金额达96.99亿元。

二是聚焦新市民群体,紧盯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将“一揽子”金融措施嵌入到产品和服务中,积极打造“适新市民”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截至5月末,共发放新市民“晋享贷”1114户,2319笔,贷款余额2.18亿元,较年初增加856笔,贷款余额增加1.73亿元,不断增强新市民金融服务获得感、满意度。

带着使命 振兴富农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大同农信社坚持把服务好乡村产业振兴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努力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一是支持重点项目,助力农业主体加快发展。充分运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累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7户,发放贷款7.5亿元;农业龙头企业36户,发放贷款6.66亿元;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8个,发放贷款0.85亿元,有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二是支持特色产业,全力助推产业兴旺。紧扣大同市“十四五”新业态规划,投放“八大特色产业”贷款29.96亿元,投放“九大业态”贷款7.67亿元,投放“三黄一红”产业贷款6.26亿元,不仅有力支持了特色农业品牌建设,而且带动了农户增产增收,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不竭动力。

三是发展绿色金融,持续增加信贷供给。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围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明确责任机构与人员,配套专项信贷计划,强化专项考核引导,实现绿色贷款提质增速。5月末,大同农信社绿色金融贷款余额10.93亿元,其中:2022年净增6.43亿元,完成全年投放任务的197.3%;今年前五个月净增2.66亿元,完成上半年投放任务的152.87%,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作用初显。

带着信心 创新助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的讲话,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信心。大同农信社对乡村振兴也充满信心,围绕五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强团队。向信贷领域配备了816名信贷人员,占到大同农信社从业人员的34.2%,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持续加大贷款投放提供了强力保障;

二是建机制。实施“出台专门制度、组建专营机构、组建专门队伍、建立专项体系、推出专门产品”五专机制,持续开展“阳光办贷”活动,将专业服务送到广大农户、涉农企业心坎上。

三是创产品。推出富农、惠民、兴业等6大系列,惠农、强农、特色等13大版块,兴旺、兴晋、兴隆等36款通用信贷产品,推出了“忘忧易贷”“云小贷”“活体贷”等新产品,为各类经营主体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四是强激励。按照人员配置和绩效薪酬向基层倾斜、向信贷部门倾斜的思路,出台“三农”、小微等事业部专项激励办法,落实尽职免责条款,切实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是搭平台。上线“晋享贷”服务平台,实现了线上申贷与线下放贷有效结合,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

以上举措的实施,不仅解决了“三农”和小微客户所难、所盼,有力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在平城大地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欣欣向荣的乡村美景,而且也为大同农信社服务该市“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目标注入了新的动力!

(魏鑫)

责任编辑:令狐高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