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晋中市实施“七大工程” 助推乡村振兴开新局

发布时间:2023-06-01 10:59:2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闫志轩 报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晋中市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聚焦“守底线、兴产业、抓发展、促振兴、开新局”,重点实施好七大工程,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开新局。

夯实基础,做实监测帮扶工程。晋中市将防返贫、巩固“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脱贫人口增收等工作紧密结合。继续织密防返贫监测“六张网”,根据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序时进度,强化季度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加强信息比对、共享数据、分析研判、预警推送、政策保障。在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点建设上,每个县(区、市)至少高标准打造1个防返贫监测村。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原则,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网格员,以家庭人均纯收入7100元年度监测范围指导线为参考,建立覆盖全体农户、突出重点农户的村级动态监测工作台账,确保符合条件农户应纳尽纳。

此外,继续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有效搭建金融帮扶平台。同时,深入开展防返贫保险、大病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脱贫人口提供充足风险保障。

促进增收,筑牢防返贫底线工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提高“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政策支撑,继续落实好市委、市政府《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二十条措施》,持续推动产业、就业、保障等政策常态化长效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庭院经济;培育增收新渠道,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光伏计划;加强乡村e镇培育建设,通过电商产业带动更多脱贫群众增收;深入推进“万企进万村”行动,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帮扶。

龙头引领,培育乡村经济支撑工程。围绕“四个不摘”“样板选树”“乡村建设特色”“乡村振兴亮点”“联农带农益农”“扶持盲点”六大类20个子项目,高质量筛选储备项目。突出“龙头”项目建设,在全市选树20个特色种植业、20个规模养殖业、20个带动力强的服务加工业、20个与搬迁户密切关联的帮扶车间、20个有潜力的农村文旅观光等“龙头”。以脱贫户和监测户为重点,支持发展一批高质量庭院经济。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以县(区、市)为区块,突出特色,鼓励创新,奖勤促干,充分激发县际、产业、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拓宽就业,扩展省内外务工规模工程。稳定就业规模。倾斜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公益岗位,推广以工代赈项目等,支持引导就近就地就业。全年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9.8万人以上,其中省外务工就业1.4万人以上。强化务工组织推介。激励每县至少培育1个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县级劳务中介组织。在东山4个重点帮扶县每县建设1个零工市场。要强化帮扶政策落实。将脱贫劳动力务工省外、省内县外务工就业一次性交通补贴、务工就业稳岗补助等发放到位。

强化技能培训。以榆社古建维修、祁县琉璃器皿、平遥推光漆器、左权家政服务、寿阳美容、昔阳仿真花等地方特色劳务品牌为重点,认真开展实用性技能培训。优化就业服务,利用劳务中介组织积极拓展省外劳务市场。继续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帮扶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加强对就业帮扶车间的运行监测和用工引导,激励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

提高质效,打造乡村建设样板工程。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年底力争完成162个村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累计达到667个村。推进乡村建设重点工程。侧重于乡村建设治理,开展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评比活动,在全市首批评选20个和美乡村。开展好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经济管用原则,继续开展好问题厕所整改、卫生厕所改造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扶持盲点逐步改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重点对集体经济极度薄弱,村内道路破损严重、管网严重老化、缺乏必要的卫生和照明等设施,且多年未享受政策支持的村庄予以适当倾斜,解群众之急,力争每年每县解决2个“盲点”村。

严格督导,提升驻村帮扶成效工程。高质量完成驻村机构、人员轮换。指导帮扶单位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伍,调整确定好帮扶村、社区,确保帮扶队伍能力素质和帮扶成效提升。健全完善和继续推行《驻村帮扶“双百分制”管理考核办法》。加大培训力度,健全机制体制,严格季评年考,落实奖惩制度。大力推广农村党组织建设“六抓六治”做法。进一步总结经验,培育典型,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大力提升农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农村、进农户。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深入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承上启下,实施重点帮扶村工程。持续引深省级示范创建。对2022年的10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7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1个省级数字乡村示范村开展市级验收。指导和督促用好省级引深工作扶持资金,规划设计好项目。做好市级重点帮扶村工作。重点帮扶村侧重于产业发展,原则上选择户籍人口500人以上,基层组织健全且运行良好、地域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发展有特色、发展潜力大、工作积极性高的村。通过省级示范创建和市级重点帮扶,在全市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下一步,晋中市将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大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令狐高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