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为强调博物馆能够创造联动效应,促进积极变化,可以在诸多方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美好生活做出贡献。长治学院博物馆紧跟时代步伐,响应博物馆日主题,长治学院与长治市炎帝文化研究会联合推出“炎帝文化展”,并举行开幕仪式。
开幕仪式上,长治学院党委书记郝勇东同志为本次展览致开幕辞,长治市炎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赵彦伟、长治市博物馆郭俊斌副馆长先后发言。长治市炎帝文化研究会会长谢永强为长治学院图书馆捐赠《炎帝在上党》《长治炎帝碑拓石刻解读》学术研究专著50套。长治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王志军、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郜治平、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杜建明、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展示利用科科长张剑鑫等人参加开幕式。长治市炎帝文化研究会为本次展览提供大力支持,长治市炎帝文化研究会全体成员为传承炎帝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幕式后,一行人参观了长治学院博物馆炎帝文化展。
长治学院博物馆炎帝文化展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利耕耘,安万民。炎帝文化包括了炎帝神农时代的所有发明创造,即为“八大功绩”,它涵盖了原始农、工、医、商等方方面面。通过对拓片、石器以及陶器展示,充分体现了农耕文化和火文化所带来的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第二单元:填沧海,志犹在。灵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女娃因为治水有功,被敬为漳水之神。本单元通过拓片展示和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长治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同时也体现出浊漳河具有滋养地方,恩泽万民的重要性。第三单元:祭炎帝,魂赓续。炎帝神农文化中所蕴含的原始价值理念,不断演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石和核心元素,激励着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勇毅前行。本单元通过对赛社仪式需要用到的服装、面具、乐器的展示,反映了古上党地区作为炎帝文化中心,世代敬仰炎帝。第四单元:聊民俗,品上党。上党地区炎帝信仰已经深入到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形成了许多与炎帝神农有关的民俗活动。
此次长治学院博物馆举办炎帝文化展,生动地把炎帝文化研究工作从书本中走下来深入到了大学校园中,深入到大学生思想领域中去。长治的炎帝遗迹、炎帝传说、炎帝故事、炎帝祭典、炎帝典籍诗文等已形成了长治开展炎帝文化传承教育独特的资源优势和鲜活的乡土教材。
此次展览立足长治炎帝文化特色资源,重点面向全市大中院校的学生,按照“有教材、有教师、有课程、有活动、有实效”的总体要求,在适合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地开展试点工作,努力实现“炎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长治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特色教育品牌。
从2020年开始,长治市炎帝文化研究会就已和长治学院历史与旅游管理系确立了研究课题,从碑拓石刻上开展深度合作和研究工作,并成功编撰《长治炎帝碑拓石刻解读》一书。据悉,长治学院历史与旅游管理系组建了炎帝文化研究团队,申报立项了传承炎帝文化的省级课题。
长治学院的“炎帝文化展”,系赓续中华血脉,弘扬炎帝精神展示、缅怀始祖功德。系“炎帝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开始,对于打造长治市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涵养青少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质,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滚滚历史长河中,炎帝神农治世下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奋斗、仁爱、奉献、团结、利民的炎帝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在五千年前的远古时期的集中体现,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度挖掘炎帝文化资源,让炎帝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刘朝阳)
责任编辑:令狐高萌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