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闫志轩 郑晓萱 报道)新春传新喜!1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全国五家单位入选,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山西省晋中市)名列其中,成为山西省唯一入选单位,也成为晋中又一“国字号”招牌。
高标准建设非遗场馆,图为左权县非遗传习中心。
晋中作为晋商文化的发源地,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10年设立,范围包括该市全境11个县(区、市),其中所辖的榆次区、太谷区、祁县、平遥县为核心区。多年来,晋中市相关部门坚持高站位谋划布局,高规格组织实施,高投入保障落实,以“见人见物见生活”为理念,深耕黄土高原农耕文化和晋商文化两大主题,全力推进远期建设任务,全方位展现了晋中文化生态的新魅力。
非遗全民化带动,图为昔阳迓鼓进社区。
晋中将保护区建设作为践行总书记“三个敬畏”的具体行动,也作为引领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晋中市多措并举,将夯实自然基础、人文基础、非遗常态保护基础措施三方齐头并进,并强化措施落地。据悉,晋中市累计建成国省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40处;介休绵山、和顺天河山等景区生态得到有效恢复。在夯实人文基础方面,实施以平遥古城、晋商大院为龙头的千处“五古”文物整修工程,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21处、中国传统村落77处,成绩斐然。同时,重视非遗常态保护工作,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非遗代表性项目由创建之初的50项增至929项,平遥推光漆器髹饰、鑫炳记太谷饼传统制作等10项传统技艺入列首批《山西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多项措施共同发力,晋中地区非遗文化传承的生命力越发旺盛,也彰显了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实际成效。
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强烈,图为小会吊挂制作技艺部分传承人合影。
此次成功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标志着山西晋中的保护区建设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晋中市将不断深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保护区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更好地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保护区建设目标,让晋中大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更“火起来”。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