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十二年一贯制、城区公办全封闭寄宿制学校——山西师范大学附属榆次学校首次对外招生。同时,榆次区另一所公办寄宿制学校——新华中学投入使用。两所学校新增公办学位6020个。
榆次八中并入晋华中学,原榆次八中校址改造后,将晋华小学教育集团二校迁入。同时,将原晋华小学教育集团二校校址改建为一座公办幼儿园。
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近3年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3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60所。
率先在全市所有高中学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成为全国首个所有高中学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地市。
……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化顶层设计,加大经费投入,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市、县教育部门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三大主题,有效构建“双减”下的教育新生态,不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保持强劲韧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获得感。
育人环境
更加优化
今年,榆次区投资1.35亿元,新改扩建山西师范大学附属榆次学校和新华中学两所城区公办寄宿制学校,均于今年9月如期投入使用。此外,政府出资购买民办义务教育学位近3700个,让广大有寄宿需求的学生有了更多选择。顺利完成原榆次八中改造,晋华小学教育集团二校迁入,并且为1所学校新建教学用房,为4所学校改建塑胶操场,为1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维修改造了校舍,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提升。
撤并两所百人以下农村学校,将原榆次八中撤并至晋华中学,城西学校纳入经纬小学教育集团管理。同时,不断丰富教育联合体内涵,组织开展课堂专业标准研究、校本教研成果展示、示范校作示范活动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体活动210余场(次),覆盖全部学段学科。
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启用榆次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信息采集平台,实现了榆次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网上信息采集全覆盖。完成了榆次区智慧教育提升工程硬件和基础平台建设,为23所学校配备5G智慧校园系统,为基层学校增配电脑1393台、教室多媒体设备463套,学校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同时,建设榆次区校园综合安防平台,榆次区243所中小学、幼儿园的重点部位实时向省公安及教育部门平台推送,构建起省、市、区、校“四级校园安防体系”。
育人质量持续提升
将榆次区157所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中小学生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并设立监管账户,资金监管率达100%。出台《非学科培训机构分类管理实施意见》,4所科技类机构完成移交。开展对隐形变异培训的专项治理,出动近200人(次),联合查处违规办学行为39起,开出疫情期间违规线下培训首张罚单。
切实发挥学校主阵地教育作用,出台《榆次区中小学课堂教学专业标准(试行)》,提出榆次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开展教研成果展示31场(次),组织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152场(次)。广大教师作业设计水平明显提升,在全省中小学教师作业设计大赛中,榆次区选送的作品荣获特等奖6个、一等奖19个。
进一步丰富“5+2”课后服务内容,外聘专业教师150人,打造基层学校特色社团1036个,5000余名中小学生享受到暑期托管服务。启动课后服务智慧管理系统试点工程,课后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学生作业数量明显减少、学业质量明显提升。
大力推广“放心午餐”试点经验,榆次区享受“放心午餐”和午间托管服务学生达2139人。逸夫小学教育集团三校等3所学校建立食品原料安全快速检测室,接入晋中市互联网+明厨亮灶社会共治管理平台,3所学校的午餐托管学生全部纳入校园食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范畴,让学生吃得放心、社会安心。
育人机制更加完善
为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榆次区成立以区委副书记、区长牵头的高考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榆次区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今年以来,开展高考改革专题教育、实践活动等各类培训152场(次),对高中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骨干教师、教研人员等开展省、市级专题培训2轮100余人(次)。从优秀应届公费师范生中新招选教师11名,优化高中教师结构。投资近700万元,用于高中学校运动场改造、图书增补、教学一体机配备、学生机房升级等,建强新高考改革硬支撑。
完成对榆次区55所公办中小学校长的第二轮职级续聘,35名校长实现不同层次的职级晋升。对614名中小学校管理干部开展能力提升全员年度培训,组织40名农村校(园)长、农村小学骨干党组织书记开展素养提升项目专题培训。全面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榆次二中等15所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党组织书记,建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新时代,新教育,新使命。新的赶考路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将竿头日进、勇毅笃行!
记者手记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闫淑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如今,科技迅猛发展,日新月异,要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教育顺应人民期待。“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我市教育良好生态正在构建,学校增加国防、体育、音乐等社团,组织学生外出研学,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开办寄宿制公办学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等,让家长选择的机会更多,让学生的发展更全面。
步入新时代,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建设迎来新的历史起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应在更加公平和更有质量上下工夫,让每一名学子都拥有人生出彩的逐梦机会,晋中一直在努力。
基层之声
教育环境 越来越好
高中生家长张海燕:今年秋季孩子上高中,正赶上山西师范大学附属榆次学校首次对外招生,孩子通过下校指标,顺利拿到山西师范大学附属榆次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我和孩子都很高兴。政府想方设法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既为我市基础教育发展注入新鲜力量,又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
公办幼儿园家长李艳丽:2021年以来,教育部门将配套建设幼儿园纳入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按照相关标准予以建设,实现就近、就便入园。如今,小区配套幼儿园改成公办园,收费是原来的三分之一,教育质量大大提高,接送还很方便,是“二胎”家长的福音。
(文/记者 闫淑娟 通讯员 于亚军 图/记者 曹伟)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