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奋战在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志愿者们,他们披星戴月、昼夜不歇,竭尽全力与“病毒”赛跑,那些陪伴他们抗疫的“小物件”,或贴心温暖、或高效便利,蕴藏着的抗疫的“大能量”。
一个“小喇叭”,传递疫情防控最强声音
“居民朋友们,请大家戴好口罩,保持两米线距离,做完核酸立即回家,不要逗留……”小喇叭喊话的声音在阳曲县的大街小巷回荡着,在文明街社区所辖小区,由于老年人占比高,而且大多数老年人使用的是老年手机,接收信息不方便,“小喇叭”这个宣传“神器”就派上了大用场。社区网格员、街路巷长、志愿者们手提小喇叭,把防疫政策措施、防控科普知识送到居民的身边,确保疫情防控知识应知尽知、应会尽会,真正做到防疫工作“声”入人心。
一件“红马甲”,筑起疫情防控最暖防线
“穿上红马甲,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不仅是肩上的责任,更是宝贵的阅历与收获,我为加入志愿者行列而感到自豪。”商贸新街社区星级志愿者张福说道。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随处都可以看见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是“信息录入员”“秩序维护员”“服务咨询员”“站岗值守员”“场地消杀员”“垃圾清运员”……哪里需要哪里就有“红马甲”的身影。阳曲县社区建设工委充分发挥“红色小马甲”志愿服务本色,94个志愿服务队闻令而动,全力守护居民的生命安全。如今,“红马甲”已经成为闪耀在阳曲大地最亮眼的星,为阳曲实现“早日动态清零,守护一方温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个“塑料袋”,装扮疫情防控最美大白
“张嘴,大声啊~”“很好,再坚持一下”身穿白色的防护服,腰间挂着一个黄色或者白色“包包”,成了入户采样大白们的标配。为确保样本采集的准确性和无菌操作原则,“大白”们逐渐摸索经验,用黄色医疗垃圾袋、防护服的包装袋,自创便携式“包包”,就地取材的小物件成为核酸采样的“加速器”。首邑南路社区核酸采样员郭美娇说:“这样的小包包虽然简陋,但作用却很大,一个袋子里放采样管和棉签,另一个放采集用过的废弃物资,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不会污染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张隽)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