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

青岛:向海图强筑梦深蓝天地阔,科技引领陆海统筹奋楫行

发布时间:2022-09-29 09:54:5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产因港兴,港为城用。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走进毗邻港区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董家口经济区,一条条错落有致的化工原料运输管道映入眼帘,这就是董家口发展高端化工产业不可或缺的“大动脉”。

“以化工产业为例,乙烯、丙烷等企业生产所需的液体化工原料,从港口卸运开始便可以通过管道进入园区,实现‘一站直达’。”董家口经济区管委公共服务部副部长季斌说,这些原料不需要通过汽车、火车运输,而是通过运输管道直接进入园区储罐,成本低又环保,这也是临港企业的优势所在。

董家口经济区内的产业聚集还形成了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上游的聚烯烃成核剂生产出来后,可以直接供给园区内金能化学使用;青岛特钢生产的钢帘线,是园区内轮胎制造企业的重要原材料。不出园区就有产业链,企业间的交易成本降低,经济效益也得到提升。

从2012年到2021年,青岛港的货物吞吐量从全球第七跃居第四,集装箱吞吐量从世界排名第八上升至第六。近三年来,青岛港新增航线55条,增速创下历史之最;航线总数达215条,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更是位居东北亚之首。

在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的道路上,青岛港稳步前行。

“青岛海西湾岸线总长12公里,平均码头水深12米,这里发展船舶海工产业得天独厚。”站在青岛海西湾畔,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信局海洋科科长刘忠伟介绍。

船舶海工装备研发制造是青岛向海图强的重要战略“支点”,青岛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

在青岛船舶圈里,一直流传着“一次搬迁壮大一个企业”的传奇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这也是最早来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吃螃蟹”的一批人。

北海造船在搬迁至海西湾之前坐落在青岛浮山湾燕儿岛,作为青岛船舶工业的“龙头”,那时候还被称作北海船厂的这家企业以修船闻名,造船一直是“短板”。

后来因为搬迁,北海造船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海西湾,这里岸线水深港阔、不冻不淤,“建大坞、造大船”的愿望在北海造船人的心中“燃起来”。

北海造船党委委员张成舜介绍,经过十几年发展,现在北海造船已经补上了“短板”,还一不小心拿了“世界第一”:在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北海造船已交付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8艘,32万吨大型矿砂船12艘,26万吨级大型矿砂船12艘,大型矿砂船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

从十年前不知名的海湾,到现在享誉全球的船舶海工产业基地,近年来,各种型号的“大国重器”频频从青岛海西湾驶向大洋。全球首座半潜式深海渔场“海洋渔场1号”、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核心模块等一批世界级高端海洋产业装备交付使用,一艘船舶海工产业“航母”正从青岛扬帆远航,驶向深蓝。

海洋产业不仅有“冷冰冰”的船舶海工装备,海洋生物产业也是青岛着力打造的重点。我国海洋生物领域首个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青岛华大打造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家海洋基因库……青岛的海洋生物产业在过十年中的“蝶变”故事同样精彩。(孙格格)

责任编辑:张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