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闫志轩 报道)科技与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晋中举全市之力打造山西“智创谷”,进一步培育创新生态,深度挖掘资源优势,打造极具活力、充满魅力、富有潜力的山西版“中关村。
山西“智创谷”,以山西大学城、晋中职教港、山西智创城4号基地、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为依托,承载人才、创新、资源三大功能,是大学城转型蝶变的开始,也是山西转型发展赋予晋中的使命。
高起点规划 引领“智创新高度”
2021年9月,以建设山西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为目标的山西“智创谷”规划编制正式启动,聚全国之智、借全省之势、倾全市之力,对标雄安新区、广州科学城等国家级创新高地,未来五年投资千亿元,建设宜教、宜学、宜研、宜创、宜业、宜居“六宜共筑”,产业新城、科技新城、人居新城、生态新城、智慧新城“五城联动”,校园、家园、公园、产业园“四园同构”,归属感、舒适感、未来感“三感融合”的山西“智创谷”,打造山西版“中关村”。
晋中市立足约200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和6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范围,邀请中规院等全国顶级规划编制团队,完成了空间布局概念性规划、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及详细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形成了完整的规划体系。
规划确定了将“智创谷”建设成为“极具活力、充满潜力、富有魅力的山西创新发展极”的总体愿景,提出了以“圈层布局、产城融合、创新雨林、城绿交融”为特色的核心区空间布局和“一轴五节点、一环多片区”的总体结构,形成了有力支撑山西“智创谷”高质量发展的愿景蓝图。
据了解,规划将于8月底正式出台实施,按照“一年启动,三年成势,五年成型”的建设要求,不断推进山西“智创谷”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高标准建设 打造“智创新空间”
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优化宜居宜业的城市生活服务环境。已率先启动龙城大街、魏榆路、新建北路北延及快速化改造等十余条道路的建设和前期研究;进一步优化公交路线,开通了大学城与太原,以及大学城内小循环公交线路,并延伸到职教港,实现大学城、职教港与太原市区的连接;积极推进“智创谷”万套人才公寓建设,在大学城周边规划出1000亩地,为驻地省属高校、省属医疗机构配建高品质人才住房和配套设施,让更多人才扎根晋中,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目前已确定部分项目地块,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新建南院项目建设,为“智创谷”区域乃至晋中全域居民提供规范、优质的医疗服务;推进中小学校布局建设,开展山西师范大学附属学校、乌金山中学改扩建设等3所中学、4所小学的项目建设和多个智慧社区建设,不断完善宜居、宜业、宜学的城市生活圈体系。
下一步,晋中市住建部门将抢抓项目施工黄金期,全力以赴优化硬件环境,围绕路畅景美、高效便捷、宜居乐业、记忆犹新,做好智创谷的城建规划,坚持缺什么建什么、需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立体化加强智创谷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创谷创新新地标,把高校区建成城市中的校园,把市区建成校园中的城市,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放心工程。
全方位统筹 铸造“智创强合力”
加强平台建设,激发“智创谷”双创活力。晋中市科技局加快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双创”全产业链条培育体系,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企业、项目、人才入驻“智创谷”,今年已有驻地4所高校申报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获批,组织7家企业申报了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企业申报省级科技孵化器。目前,“智创谷”内共有各类创新平台30余家,引入培育企业72家,引进企业设立研发机构15家,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120余人,16家科技型企业设置科研助理岗60个,创新活力进一步迸发。
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企业加快关键技术研发。近三年,共帮助谷内企业争取上级科技项目20项、1700万元,安排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0项、1800万元。今年以来,围绕谷内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确定晋能光伏、普丽环境2家企业“揭榜挂帅”项目2个、总投资2000万元;组织谷内企业申报2021-2022年省级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级重大专项2项,共争取省级财政引导资金2096万元。发挥科技贷款担保撬动作用,为谷内2家企业提供科技担保贷款共900万元,助力普利环境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企业加快创新研发步伐。
加快高企培育,提升“谷”内企业产业级次。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建立培育库、强化“一对一”跟踪指导服务、实施高企奖补等措施,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谷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11家,占全市总数的76.7%,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在主导产业中的全覆盖,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发展。
深化市校合作,助推“谷”内产学研加快融合。今年1月,晋中市政府与中北大学共同举办了校地合作暨科技成果转化推介洽谈会,双方签订了《校地合作战略框架协议》,10家企业进行了合作项目签约,开展实质性合作。7月22日,晋中市举办了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中北大学新能源汽车专场活动,又有10家企业进行合作项目签约,进一步推动晋中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多科技成果走向“生产线”、转化为生产力。目前,中北大学研究院与晋中市企业累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9家,已建成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5个实验室和植物提取中试车间,联合申报科技计划项目17项(其中国家级3项)、申报发明专利4 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21项。
突出成果转化,促进“智创谷”内企业加快创新发展。今年以来,晋中市已发布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100余项科技成果,征集企业技术需求80余项,有30余家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组织谷内11家企业申报2022年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7家企业申报2022年度中央引导地方发展资金。交易转化项目68项,交易资金1317万元。
下一步,晋中市将立足高起点高标准,站在率先打造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培育创新生态,深度挖掘资源优势,实现发展关键变量的“撬动力”,推动山西“智创谷”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形成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人才集聚高地和产学研创示范引领先行区的强大合力,将“智创谷”打造成为京津冀地区进入山西的科技产业转化桥头堡、示范地、试验田。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