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闫志轩 报道)“绿染昭馀山川秀,花开四季富水流,蓝风吹皱碧水晶,翩翩鸟翼携鱼行”,一众媒体随着祁县林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兆祁的引导,来到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欣赏这里生态治理修复后的花香美景。
昌源河是汾河的一级支流,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的母亲河,区位重要,其文化背景既深厚,也独特。但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昌源河湿地公园所在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流域用水不均衡、河道挖沙破坏等问题,昌源河湿地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受到很大影响,部分河段河道干涸、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生态脆弱性凸显,成为满目疮痍、污水横流的一片荒滩。
为有效保护昌源河湿地水资源、珍稀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修复昌源河中下游河流湿地,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并合理利用湿地景观资源,促进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祁县县委、县政府向国家林业局申请建立了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开启了科学修复昌源河生态的新篇章。
2011年,昌源河湿地公园建设作为祁县八大重点工程之一,提上议事日程,开始规划设计。同年11月,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对总体规划进行评审并全票通过,昌源河湿地公园成为山西省第三个、晋中市第一个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的单位。自此,它的建设步伐更加铿锵,它的规划蓝图逐步展开,它的秀美身姿日益呈现。
随着湿地保护、湿地恢复、科普宣教、基础设施等工程的陆续完工。如今的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一个以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为基本资源特征,以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和湿地生态文化为特色,集饮用水源地、湿地生态、重点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生态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在我们湿地公园,一年四季都可看到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黑鹳,最多的时候有19只呢。”王兆祁自豪地告诉笔者,“黑鹳在这里的活动区域,从原来的7公里扩大到现在的36公里,充分印证了我们昌源河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啦!”
近几年来,湿地公园内鸟类种类及珍稀野生鸟类数量明显增多,2019年8月,国家林业局授予祁县昌源河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称号。9月,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获得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批准,成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
祁县自古有“蒙豫通道”“川陕通衢”之称,是中国一带一路“万里茶道”的中心段,而作为祁县母亲河的昌源河又位于俄罗斯和东南亚之间的鸟类迁徙走廊中心,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交汇点。这些鸟类依赖湿地寻找食物、筑巢繁衍,其中一些在多年的环境恶化中已濒临灭绝。还它们一个家园,是昌源河恢复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河流全线重建生物多样性,对于鸟类迁徙路线有着战略性意义,为此,根据规划设计而建的五十多个鸟岛和一个占地二十二公顷的鸟类主题公园将成为鸟儿的天堂,也将成为当地鸟类观测和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地标。
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消除了公园范围内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使公园内的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维护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自然性和多样性。
今天的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正以山明水秀的生态之美,历史人文的厚重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不断探索的创新之美,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吸引着更多人的脚步。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