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农信社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和乡村振兴主办银行作用,将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投放作为支持乡村振兴的一项系统工程和重要工作来抓,为激活脱贫户内生动能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截至目前,累计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资金21376户,金额16.79亿元,2022年以来,共投放1443户,金额7075万元。
完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2021年,大同农信社在全辖推行了事业部制改革,各行社成立了三农(乡村振兴)事业部,合理划分服务范围、设置办贷条件,简化办贷流程,提高办贷效率。搭建“金融服务站+网点——区域办贷中心——授信审批中心”的三级授信体系,理顺组织架构、打通业务流程,截至2022年4月末,已在大同市建立了895个金融服务站,有效发挥其作为“地下交通站”和“情报站”的重要作用。在宣传推广省联社六大系列36款信贷产品的基础上,针对云州黄花产业,大同农信社专门推出“忘忧易贷”等9款信贷产品,全力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云州农商银行为黄花产业累计投入信贷资金2.2亿元,其中,涉及黄花种植面积4万余亩,扶持农户490户、金额5915万元,支持黄花相关企业25户、金额1.61亿元,支持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99户,金额489万元。
聚焦核心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提速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证。大同农信社加大对国家、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主业,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带动脱贫人口发家致富。今年以来,新增8.51亿元贷款支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同时,结合“一村一品”的乡村特色产业,加大对农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力度。截至4月末,大同农信社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5户,发放贷款6.85亿元;农业龙头企业35户,发放贷款5.85亿元;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10个,发放贷款1亿元,以此带动3700多户脱岗贫人口增产增收、发家致富。
落实普惠金融,推广整村授信工程
大同农信社一直坚持把“整村授信”作为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自这项工作启动以来,各行社积极沟通当地政府,共同组织召开了“整村授信”工作推进会,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户的认知程度。并且在授信走访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程序繁、授信后用信比例不高等问题,以此推动农村空白金融市场覆盖。截至4月末,大同农信社已经创建信用村(市场)71个,为农户累计评级授信15.92万户,金额41.45亿元,累计用信5.85万户,金额26.5亿元,其中:脱贫人口5381户、授信金额2.65亿元、用信金额2.65亿元。通过信用评议、整村授信,让越来越多农户“信用”变成真金白银。
聚焦科技赋能,推进阳光办贷行动
依托“兴农快贷”实现线上申贷、审核,线下对接等一站式服务,能确保平台服务第一时间响应,融资需求第一时间对接,服务进度第一时间反馈,使得客户申贷手段更便捷、更多样,业务办理过程更透明、更快速,大大提升了客户体验感。截至4月末,全市通过“兴农快贷”申请脱贫小贷0.63万户,金额28339万元,发放0.25万户,金额10869万元。同时,扎实推进“阳光办贷”专项行动,各行社办贷机构将申贷热线、申贷二维码,公布在公示牌上,接受贷款申请及咨询,真正实现“手机扫码”就能贷。各行社设立办贷大厅、办贷专柜,公开贷款条件、操作流程、贷款利率、服务电话、投诉电话,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还聘请社会监督员进行全流程监督,实现贷款公开化、透明化,确保符合条件的融资主体贷得上、贷得足、贷得廉、贷得快、用得好。(薛文娟)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