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融媒体

少捕慎诉慎押 太原市检察机关全力办好群众身边“小案”

发布时间:2022-06-16 18:01:4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石永科 报道)6月16日,太原市检察机关召开以“依法能动履职,办好群众身边小案”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通报太原市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办好群众身边‘小案’”专项活动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发布了五起办案效果好的典型案例。

据介绍,“依法能动履职,办好群众身边‘小案’”专项活动旨在通过认真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身边“小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做到案结事了人和,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温度、检察温度。自今年3月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为践行司法为民,融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局和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太原建设提供了有力检察保障。

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小案”790件1083人,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变更强制措施36人次,依法不批准逮捕35人、不起诉267人,捕诉环节促成退赔402.6万元,追赃挽损560.3万元,刑事和解17件17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达93.5%;组织公开听证132次。

为确保专项活动取得实效,太原市检察机关对近年来全市刑事犯罪结构特征和变化进行调研分析,制定《“依法能动履职,办好群众身边小案”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小案”范围、目标要求、活动阶段等,并召开动员部署会,强认识、明要求、细举措。全市检察机关将办好“小案”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形成检察长总负责、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刑事检察部门一体推进的工作局面。

依法能动履职,提升办案质效。与公安、法院加强沟通协调,多渠道、多手段保障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落地见效,最大限度释放制度优势,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和谐稳定。全市检察机关扎实开展认罪认罚同录、公开听证等工作,在办案中做好矛盾化解、释法说理等工作,认罪认罚案件上诉率较去年下降1.76个百分点。万柏林区院在全省率先推动区委政法委制定《关于建立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衔接配合机制的工作办法(试行)》,并在全区发布,诉前羁押率同比下降约20个百分点。小店、杏花岭区院联合公安、法院、司法局探索实行轻微刑事案件保证金提存制度,既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又积极促进矛盾化解。尖草坪区院建立“保证金+承诺书+日报告”制度,对犯罪嫌疑人形成“经济约束、个人诚信、技术手段”三重制约,有效提升非羁押措施适用率。迎泽区院探索非羁押电子手环,对犯罪嫌疑人实时动态监管,在确保诉讼顺利进行的基础上降低羁押率。

同时,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建立联调工作机制,推动刑事和解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及早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建立公安机关首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时由检察机关同步告知认罪从宽、退赔从宽等制度,促进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认罪认罚、主动化解矛盾。杏花岭区院与公安、法院、司法局会签《刑事案件诉前联调工作办法》,搭建检调对接平台,促成刑事和解。晋源区院与公安、司法局等单位联合制定了《关于对民间矛盾引发的轻刑刑事案件联合调解工作方案》,将联调时间提前到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前,争取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

坚持司法办案与诉源治理同步推进,做好案件办结的后半篇文章,以“小案件”推动“大治理”。一是以检察建议开“良方”,及时堵漏建制。在办理“小案”时通过检察建议促进解决一个方面、一个领域存在的共性问题,专项活动以来共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8份,实现“办理一案,影响一片”的社会效果。二是做好行刑衔接,延伸办案效果。在办理刑事案件的同时,完善犯罪惩戒和预防体系,通过责令具结悔过、履行志愿服务等具结义务,形成多方参与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综合治理体系。娄烦县院与县精神文明办会签《认罪认罚案件相对不起诉社会志愿服务工作方案(试行)》,由县精神文明办对被不起诉人进行社会志愿考核、评估,通过社会公益服务检验认罪认罚效果。杏花岭、小店、迎泽、晋源区院分别与辖区交警大队等单位出台诉前考察、不起诉履行具结义务等工作机制,将侦查阶段主动接受法治教育和社会帮教、志愿服务等情况作为相对不起诉考察内容,实现教育与惩戒相结合。

据介绍,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深化落实专项活动部署要求,以“求极致”的态度,切实将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落实到每一件“小案”的办理中,努力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责任编辑:张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