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石永科 报道)近日,根据《关于推进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省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重要资源保护清单(试行)》以及6个领域的实施方案。5月18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重要资源保护清单(试行)》以及6个领域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
《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重要资源保护清单(试行)》明确了经济区内需要重点保护的两类资源,一类是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包括自然保护地25处、Ⅰ级林地约7万公顷、饮用水源地13处、岩溶大泉4处、地下水超采区4处、大气监测点26处、水质监测断面14处和气象观测站167处;另一类是历史文化保护资源,包括世界遗产1处、重点文保单位110处、历史文化名城2处、历史文化街区8处、历史文化名镇3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15处和工业遗产1处,并结合实际动态调整。同时,提出针对性保护措施,为资源保护定规立矩。
6个“实施方案”分别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创建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集聚区实施方案》《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打造全国知名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实施方案》《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推动构建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综合交通网实施方案》《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实施方案》《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科技领域实施方案》。围绕到2025年发展目标,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等6个领域做出规划部署,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以及重点工程项目、平台载体、机制路径等,是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性文件。
据介绍,山西省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心挂牌以来,首先是谋划构建了“1+3+N”的政策支撑体系。“1”是指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3”是指“三级三类”规划体系,即覆盖省、市、县三级,分为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3大类规划;“N”是指各项配套的政策措施,包括今天发布的重要资源保护清单和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新材料、综合交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科技创新6个分领域实施方案。
其次是聚合形成了“三个一批”的政策供给清单。按照谋划储备一批、制定出台一批、落地实施一批的思路,建立“三个一批”政策供给清单,滚动推进、动态更新。目前,省级层面已经出台了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空间战略规划、生态环境政策措施30条、旅游康养重大行动方案等。同时,支持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正在按程序报批;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高质量发展规划、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等正在抓紧编制。同时,坚持首创与拿来并举,尊重发展规律,积极学习借鉴京津冀、长三角、长株潭等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做法,建立政策储备库。
最后是探索建立了“同编共议”的政策创设机制。加强政策集成创新,密切跟踪近期国家和山西省实施的重大举措,主动对接,深入研究,把最新政策、最新部署,转化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能落地、能配套的政策措施。建立政策制定协同机制,确保各级各类政策同步研究、同步起草,提高政策制定的统一性、规则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指导太原、忻州两市与省级政策有效衔接,互为支撑,彰显“一体化”,形成“一盘棋”。同时,坚持开门问策、科学决策,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发挥科研机构、智库等辅助支持作用,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社会参与度。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