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古交市:党建引领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发布时间:2022-05-09 10:10:0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规划和自然资源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日常巡查41次,地质灾害巡查5次,填埋明煤点2处,下达停工通知书2次;城乡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巡查检查3次,其中餐饮企业油烟污染专项治理检查1次,建筑工地扬尘污染专项治理检查1次,占道经营检查1次;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接到12345便民热线投诉1个、举报1个,均办理完成;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中队进行日常安全生产检查3次;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办理行政处罚案件3起……”以上是古交市河口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自4月12日成立以来执法情况汇总。

“一子落”治理“满盘活”

古交市委高位统筹、改革创新,对基层治理“为啥干”“谁领干”“咋干好”等迫切需要解决的9个问题进行统筹梳理,靶向破解,实现了赋能放权“一子落”,基层治理“满盘活”。

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古交市委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市委常务委员会、部署会、培训会、工作专班会,持续开展“三级书记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活动,全方位、多角度认真学习领会省、太原市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将“赋能放权”作为破题关键,把乡镇(街道)执法体制改革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中之重,重点推进,使乡镇在赋能上,愿意接、接得住,使部门在放权上,愿意放、放得下。

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的原则,古交市将各类事项逐步纳入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通过落实事项清单动态调整制度,差异化向乡镇赋权,进一步厘清职责、明晰权责,解决“看得见、管不着”问题。

“多条线”拧成“一股绳”

古交市以“镇队合一”为核心,由乡镇长兼任执法队队长,切实加强对辖区内执法队伍的统一领导;河口镇按照“3个行政编十3个事业编”的结构,明确了河口镇6名执法队员,配齐配强执法办公室人员;实行“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十其他执法力量”的“1+10”大执法模式,以“持证优先”的原则,有效整合10支执法队伍力量,统一调配31名执法队员全部下层一线,驻镇办公,执法力量得到有效充实,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

基层执法涉及交通管理、环境整治、市场监管、卫生监督等多个领域,仅靠执法队员巡查和群众举报的方式,难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为此,古交市将村(社区)网格全部嵌入综合行政执法中,不断加强市、乡、村三级书记抓网格的力度,配齐配强网格党组织书记,按照“乡村治理所有要素入网、所有事务进网”原则,整合河口镇24个网格内护林员、地质灾害监测员、计生服务员等12种类型人员的职责,做到“多员合一网”,形成协同作战的局面。

“独角戏”变身“大合唱”

古交市大力推行综合执法队伍合署办公,以太原市试点河口镇为例,该镇统一改造一座2层400余平方米的办公楼,科学设置功能分区,完善设施设备配套,清单、制度、流程等全部上墙。执法队统一办公、统一指挥、统一调度,避免了“各管一片、单打独斗”的问题,执法效率实现提升。

古交市对河口镇39名综合执法人员进行了全覆盖业务知识培训,由市委编办和市司法局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对行政执法中常见问题进行了解读,由学员交流研讨学习典型案例,持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此外,该市为每个乡镇配备一辆执法用车,各执法中队原有车辆暂划归乡镇执法队统筹使用,逐步过渡解决车辆短缺的问题;为乡镇执法队统一购置一批执法装备、配备一批执法服装,最大限度保障执法工作需求,确保执法工作有序开展。

在统一的领导体制下,古交市把“真金白银”投放至基层,精兵强将派往基层,政策倾斜基层,真正做到有人管事、有场所议事、有心气干事。各项任务按照任务书、路线图全速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触角延伸到每个乡(镇、街道)、村(居)。(弓忠义)

责任编辑:张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