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太原3月29日电(白鸿滨)2018年3月27日,山西省拉开了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序幕。按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总体思路,到2022年力争每年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的劳动者达到100万人,使山西省劳动者整体素质技能得到大提升,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持续提高。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山西省政府新闻办)
目标已提出,关键在落实。按照“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山西省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向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企业作了细化分解。60万名城乡劳动者的培训,11个市完成56.5万人,省卫计委完成2.5万人,省家政服务协会完成1万人。40万名在岗职工培训,重点在煤炭、钢铁、机械、交通、能源、建筑、电力、金融、通信等行业,选择32户培训能力、基础较好的中央、省属国有企业组织实施。
如何打破以往常规的培训方式,调动培训人员积极性,让培训内容更具实操性,山西省针对性的配套一系列政策。
由过去对职业培训机构实行定点认定,改为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招投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在全省范围内择优确定。同时,建立培训机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凡当年培训合格率不达80%、就业率不达30%的,取消下一年度承担政府补贴性培训任务资格。
明确“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企业在岗职工、岗前培训对象”为培训人员范围。
针对不同培训人群, 引导培训机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需求导向”“就业导向”职业培训,最大限度缩短培训与就业距离。建立“菜单式”培训内容,采取“田间地头”培训、农户+企业(农民合作社)培训、居家手工技能培训、课时积分制培训等灵活多样方式,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在提高培训补贴标准的同时,组织开展农业技术、文化旅游、电子商务、手工技能等培训10万人,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物流快递等培训10万人,加强企业在岗职工、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力争经过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达到10万人。
按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要求,凡参加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培训对象,经考核合格的,由当地人社部门统一发给《山西省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训合格证书》。
2018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对广大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企业在岗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实现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成才路在脚下铺就。
责任编辑:石永科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