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安顺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攻坚克难、奋勇前行,全力以赴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形成了“全民共建、携手攻坚”的创文精神、“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创文硕果、“崇德向善,共建文明”的创文氛围三大宝贵经验。
回顾创建文明城市历程,安顺市始终坚持把加强和改进档案工作作为“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的一项重要载体,作为服务“文明细胞工程”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工作始终,积极将档案工作融入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时时刻刻处处,以务实创新举措将档案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志愿服务、征信体系建设、乡村文化振兴等有力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好档案优势,以档为“媒”、立档为“信”,安顺档案工作业已成为文明安顺的又一张“新名片”,在服务文明安顺创建中贡献档案智慧和力量。
“活性成长态档案”续写新时代安顺精神新篇章
近年来,安顺市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挖掘推荐身边榜样典型,努力培树道德标杆,让学习榜样、争当榜样、关爱榜样成为全市上下的行动自觉,通过在全国率先为道德模范建立个人专属活性成长态档案,把“人”作为档案的核心组件之一,纳入到档案管理范畴,对档案内容从立卷开始就实行动态全过程规范记录,确保档案始终呈现出“体量”成长、“数量”增长、“内涵”兼长的发展态势,努力用好用活榜样资源,讲好安顺先进模范故事,成为全市把道德典型的榜样力量转化为千万群众的生动实践,为文明城市建设凝聚了磅礴的精神动力。
2018年8月11日《精神文明报》在头版宣传介绍了安顺市西秀区为辖区内“中国好人”建立活性成长态档案的经验做法后,《中国文明网》《中国档案资讯网》《贵州文明网》等权威媒体也予以关注报道;2019年4月23日,《中国文明网》发表了《争当身边好人 为筑牢社会道德大厦培育时代新人》的综述性文章,将安顺市西秀区采取“个人+档案+平台”的嵌入式工作思路,将人作为档案的主体,建立“中国好人”活性成长态档案管理制度作为“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经验典型在全国推广,肯定了该区“通过发挥档案记录历程、服务现实的作用,让‘好人’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利用”的创新举措。安顺市作为活性成长态档案这一创新经验和文化品牌的发源地,通过坚持在经验试点和推广工作中不断总结探索,推动形成了“档案围绕人建立、档案记录贯穿于个人行为全过程、当事人同时作为口述档案宣传主体、在档案建管用过程中实现对档案再次开发”的工作格局,并将这一好经验成功运用到服务抗疫大局的工作实践中。
为致敬“最美逆行者”,弘扬和学习广大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不畏生死的楷模精神,安顺市启动了“有英雄的城市必定有温暖的记忆”抗疫档案征集活动,按照“一人一档”的方式为99名安顺援鄂医务工作者建立专属活性成长态档案,实行实物档案和电子档案同建同管、统一保管、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征集档案按时间节点划分为驰援战疫期间和弘扬抗疫精神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重点征集支援湖北一线医护人员的照片、影像资料、抗疫心得体会、日记、“请战书”等,主要采取主动上门服务的方式,到援鄂医务工作者所在医院进行统一征集,截止2021年底,共征集到反映安顺市抗疫战疫档案资料等各方面原生电子文件共15.2G,征集到纸质档案187件、照片档案4098张,音频视频档案资料442个;征集到出征衣、手术衣、工作服、护目镜、工作证、纪念品等实物档案117件,确保真实完整地记录全市上下特别是一线医务工作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共克时艰的真实历程,让安顺人民众志成城抗疫的生动场景,以档案的形式永久留存在历史记忆中,凝结成新时代安顺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积分制管理档案”让志愿服务“聚”起来、“动”起来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安顺市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把党员志愿服务“双报到”作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举措和创建文明城市的有效载体。通过深入到各提质增效社工站和18个市级重点社工站进行领题调研,在充分分析研判基础上,从2021年11月起,安顺市在两城区积极推广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档案,引导广大党员把社区作为经常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场所,扎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探索建立在职党员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档案过程中,从工作初始就注重把好信息采集关、管理关和评价关,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注重科学量化、合理制定积分标准,努力做到简便易行、利于推广。在职党员向所服务社区报到后,社区将同步完成报到党员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联系方式、自身职业特点、兴趣特长和服务意向等信息的采集,并按照“一人一档”的方式组建积分制管理档案,实行台账动态化管理,持续常态化做好报到党员的服务、管理、考核等工作。
在职党员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档案将按照“一年度一考核一清零”的方式实施,主要采取“常态化服务+机动式任务+加分事项”相结合的积分累加模式组织开展。测评结果通过在社区公示栏、服务网页、微信群等进行公示,“晒”出志愿工作成绩单,让报到党员工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议,并作为个人评优选先、年度考核重要内容,推动党员深入到民生问题中,在不断实践中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以志愿服务的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诚信档案”培树道德价值标准 擦亮文明城市诚信铭牌
近年来,安顺市在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广泛实施乡村振兴和基层诚信体系建设计划,并结合地方实情,突出地方特点,以建立诚信档案作为推进文明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提升公民素质的“着力点”,打造了诸如信贷诚信档案、交通出行诚信档案、道德积分诚信档案等一系列社会反响强烈深受群众好评的档案品牌,通过整体发力、凝心聚力、形成合力,确保了诚信档案这个诚信贵州“新品牌”、文明安顺“新铭牌”发挥好“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以“金融诚信档案”方式推动基层征信体系建设,是安顺市城乡社区治理的一次成功探索。安顺市坚持在乡村振兴中将扶弱、扶志与扶德相结合起来,以协调推动实现“两富”目标(经济生活富裕、精神文明富足)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将推进金融诚信档案融入到全市文明征信体系建设工作中,为脱贫监测户与边缘户、农村创业青年、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建立起信贷诚信档案,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开辟贷款额度与信用等级挂钩的金融绿色通道,帮助诚实守信经营主体解决资金困难,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收到了政府、社会和金融机构“三赢”的效果。
同时,为便于金融机构对农户信息采集,安顺市鼓励各乡镇(街道)引进诚信档案电子网络平台用于录入、整理、存档农户信息,建立农户信贷诚信档案。后续工作中,金融机构可按程序调取查看申请贷款农户的信贷诚信档案信息,分析农户是否符合贷款条件,让“有德者有得”,使农户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均体验到获得感和自豪感,也激发了其他农户“向上向善”的积极性,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王新娣)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