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把此项工作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外引内聚,建设“12大基地”,链接省内外高校优质成果和优秀人才,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到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点燃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链接高校学子 注入新鲜血液
通过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将引才关口前移,让高校毕业生走进晋中,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灵石县利用丰富的县域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晋商文化,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山西大学合作建立高校采风基地,吸引近百名学生将画笔聚焦灵石乡村振兴,成为传播晋商文化、宣传灵石美景、推动文旅发展的“生力军”。介休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建实习实训介休基地,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大学生开展调研实训活动。昔阳县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田野课堂”,人大教师和学生将变身“农夫”,到昔阳县进行“田野课堂”教学、专业实习、就业实习等实践活动。
链接专家团队 指路产业发展
通过建设智库合作基地,把高校的人才、学术、信息等智力资源引入晋中。
市农业农村局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编制《“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明确晋中市农业农村“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介休市委托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同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总投资830万元的第一批45个村庄规划工作稳步开展。左权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设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近期计划在泽城、上武、赵家庄等3个村挂牌,开展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研讨。和顺县立足自身生态资源富足的比较优势,同北京大学生态保护领域专家合作,开展以“繁荣生态和顺,共创生态文明”为主题的保护宣传活动,强化全民野生动物保护观念,挖掘生态文明独特魅力,助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祁县对接西安交通大学为古县镇王贤、子洪等乡镇制定旅游规划项目,聘请山西农业大学常明昌等两名教授为“飞地人才”,分别围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授课,提升农村“两委”主干能力素质。
链接科创资源 引领动力变革
通过建设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应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市委政研室促成晋中国家农高区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牵手,共建北方杂交旱稻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力争用3年时间定型有机旱稻品种,用5年时间大范围推广种植。寿阳县与北京林业大学、山西路桥集团合作共建山西交通苗木培育基地和中国北方交通花木技术创新中心,聚焦种质资源收集、新优品种培育等课题,开展43个研究项目。榆次区乌金山镇小西沟文旅康养小镇联合清华大学等高校围绕“葡萄酒酿造技术”“小虎阿福布艺手工制作”等项目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培训近500次,为小西沟文旅康养小镇增收10万元。灵石县设立每年500万元县校合作专项资金,与山西农业大学等高校签署全方位合作协议,建设王家庄园蜜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昔阳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科技小院”,立足“菜果牧菌茶”等主导产业,开展数字农业科研项目联合攻关、产品中试,建设数字农业农村基地。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