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你家房子的后墙裂得太厉害了,最近可千万不要在这里住,太危险了!”10月10日上午10点半,听说村民张春喜在自家房子里整理东西,灵石县两渡镇冷泉村村委会主任段长富赶紧跑来叮嘱。
“由于我们村紧邻汾河,河水一旦倒灌进村子,后果不堪设想”,段长富说,“镇政府在接到县里防汛指挥部发出的紧急通知后,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帮助我们一起转移受灾群众,张春喜就是其中一户。”
冷泉村位于灵石县两渡镇东北6公里处,南同蒲铁路穿村而过。10月3日至7日,灵石县全境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降雨时间长、雨量大、过程急,平均降雨量达238.5毫米,达到历史同期的8倍,突破历史同期极值。面对罕见的强降雨天气,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提前安排部署防汛工作,汾河灵石段各乡镇、村积极应对,成立应急队伍,对汾河河堤及沿岸村庄进行巡逻。
“面对汾河水位暴涨、洪峰过境、河水倒灌沿河区域的严重形势,我们立即召开会议,组织镇、村两级力量成立了一支500余人的应急抢险队伍。”灵石县两渡镇党委副书记赵明明说,“从10月7日下午1时至4时,短短3个小时,我们就将全镇25个村居住条件存在安全隐患的269户599名群众进行了安全疏散,对汾河沿线5个村,以及两渡矿区居民楼存在安全隐患的1764户6706人进行了紧急撤离。”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长期风雨洪流冲刷,灵石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在强降雨天气下,部分山体土壤含水量饱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幸好镇里、村里的干部24小时巡查,让我们迅速从金朝阳小区附近的家里转移出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说起当时的情形,灵石县两渡镇张村78岁的王巧云至今心有余悸。
“刚开始转移时,少数群众不理解。可是,汛情面前,我们只能一直劝说,直到将乡亲们安全转移出去。现在,刚开始不愿走的群众特别感谢我们。”灵石县两渡镇张村村干部蔺子重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防汛大考,容不得半点松懈,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汛情发生后,灵石县全县党员干部全部取消休假立即返岗。县领导及各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立即深入防汛抢险一线,现场指挥抢险救援工作。此外,灵石县制定了防汛特险期研判调度制度,对130处隐患点提出了防治意见,采取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监测责任人包点的方法,建立了县、乡、村、监测人四级群测群防网络,将隐患点监测责任落实到113名监测人身上,发放地质灾害隐患巡查记录本并及时调整充实了监测人员,逐一落实监测预警、临时避让、排查巡查等措施,全县所有重大隐患点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值守。
截至目前,灵石县各乡镇及相关部门累计出动2.7万人(次),对辖区及分管行业领域内工矿企业、景区等重点场所和城市低洼易涝点、老旧小区、建筑工地、危旧房屋等薄弱环节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并及时排除了排查中发现的一般隐患。
防汛抢险是一场硬仗。汛情发生后,灵石县交通、交警等部门立即行动,对国省干道、县乡道路开展巡查,通过设立警示标志、增加值守人员等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全力保障道路畅通。电力和移动、联通、电信等部门增派巡查人员、加大巡查频次,对电力和通信线路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消缺,确保电力供应和通信畅通。同时,该县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渠道和农村大喇叭、户外电子屏等方式,及时发布雨情预警、防汛措施等相关防灾减灾和避险自救信息,提醒广大群众高度关注强降雨天气,做到“雨情人人知晓、措施户户明白”。(张凯鹏)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