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

晋中:增强“两区”主引擎 向“金字招牌”要效应

发布时间:2021-09-29 17:34:43 推广 来源:晋中日报

—— 最关键的是要增强“两区”这个“主引擎”,向“金字招牌”要效应。强化先行先试、示范引领,让国家政策、市场资源为我所用,加快示范区、农高区“两区”建设,辐射带动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创新发展,打造具有晋中特色、可以有效支撑转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集聚 做大做强

机关干部刘学军(晋中市贸促会会长):

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新征程上,我们要用活资源型地区转型综改“金字招牌”,牢固树立做大做强开发区的理念。这对我们来讲,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我们要强化统筹发展方略,做好开发区建设顶层设计,完善开发区“1+10”(“1”指综改区晋中开发区,“10”指全市10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联合体体制机制;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聚焦“六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产业集群;要凸显改革引领主线,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提升开发区建设管理专业化水平,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科技创新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的能力,抓好规上企业创新,加快创建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做好要素保障和人才保障。

市民张永杰(自主创业者):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非常关注综改区晋中开发区的发展。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开发区“1+10”联合体投入和产出占到全市新增量80%以上,努力走出一条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符合产业变革方向的工业强市之路。这些年,在产业转型、创新驱动、体制改革、绿色发展、投资环境等方面,综改区晋中开发区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在综改区晋中开发区的引领下,全市10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大学生留在这里创业,创新创业人才、高科技人才也将会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带动当地以工业为中心的科技转型。(张颖)

新兴产业 增量崛起

机关干部王英权(市工信局副局长):

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必须高扬转型发展这一“主旋律”,让我倍感振奋。市工信局将大力实施“1221”战略举措,通过引进孵化培育一批“六新”项目,加速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进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现代食品、生物医药、信创产业及现代物流8大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提升工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推动工业产业结构整体加速迈向中高端。力争到“十四五”末,将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6.7%提升至12%,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走出一条新兴产业增量崛起之路。努力实现由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向现代科技支撑多元化经济结构的转变,奋力为建设全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贡献。

企业负责人杨立友(晋能科技总经理):

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有利于形成联动,资源利用率高,通过产业联盟,能够在科技创新、技术攻关方面取得快速突破。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以“蛙跳式”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让我更添信心。目前,晋能科技在晋中参与了信创(光伏电池及组件)产业集群的建设。该产业集群围绕创新产业生态,以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为核心,推动信创产业向百亿产业集群迈进。我们将继续坚持“量产一代、中试一代、研发一代”的技术战略,以异质结技术为优势,积极布局高效率光伏技术研究,为下一代电池技术革新做足准备。(李娟)

“特”“优”农业 示范引领

机关干部许云峰(山西农谷管委会副主任):

党代会报告总结成绩准、谋划思路清,求实鼓劲、催人奋进。晋中国家农高区作为我市农业领域的一张王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有机旱作这一主题,布局了有机旱作示范基地,引进优质良种,研发旱作机械,集成配套技术。与此同时,紧扣“特”“优”农业发展之路,以特色杂粮、绿色蔬菜、优质果品、无抗养殖、道地药材为主导,建设各类功能食品研究中心,在打响农产品品牌优势的同时,深挖产品附加值,提高各类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晋中国家农高区将继续以时不我待的精气神阔步前行,大力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招才引智上下功夫,强化引领示范作用,努力把晋中国家农高区打造成为立足晋中、辐射山西、面向全国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样板,为推动我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企业负责人王少朋(山西农谷东方农业装备服务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

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未来,我市要用好晋中国家农高区“金字招牌”,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以“特”“优”农业产业为主导,着力打造立足晋中、辐射山西、面向全国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典型样板,努力走出一条以晋中国家农高区为牵引、示范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之路。作为一名农业装备企业负责人,当我得知这个利好消息后备受鼓舞。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更好地为我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张凯鹏)

责任编辑:张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