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公告

晋中党代表深学党代会报告热议“1221”战略举措

发布时间:2021-09-29 11:27:06 推广 来源:晋中日报

—— 最重要的是要激活一谷”这个“动力源”,向创新生态要活力。以建设宜教、宜学、宜研、宜创、宜业、宜居“六位一体”山西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为目标,以山西大学城入驻高校和山西农大、山西师大为依托,以综改区晋中开发区为支撑,北延百里龙城区域、东进晋中职教港、西拓武宿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南连百里潇河生态产业区,覆盖山西智创城No.4、金科创新孵化中心,规划建设核心区域面积66平方公里的山西“智创谷”,打造成为极具活力、充满潜力、富有魅力的山西版“中关村”。

创新高地 人才高地

党代表王宁照(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报告立足晋中现实基础优势,着眼晋中未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设“六位一体”山西“智创谷”,打造极具活力、充满潜力、富有魅力的山西版“中关村”,是“1221”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处于龙头地位,是开创晋中美好未来的关键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这是晋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率先蹚出转型发展新路指出的战略之策、创新之举、根本之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我们将深入研究山西“智创谷”科教资源集聚、高技能人才培育、人才创业圆梦、科教成果转化、科教人才宜居乐业、科技报国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宜教、宜学、宜研、宜创、宜业、宜居的发展定位,引进国内优秀规划团队,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发展经验,努力把66平方公里“智创谷”规划好,特别要尽快实现项目化、工程化、措施化,推动山西“智创谷”建设落地起步,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张莉芬)

资源集聚 科教兴城

党代表闫永军(寿阳县教育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报告站位高、立意新、谋划远、落脚实,凝聚着改革创新的智慧、彰显着务实进取的决心,是一个高质量的报告。报告多处提到教育,这是“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的生动实践。其中“1221”重大战略举措更是提出要“推动大学城向科教城转变”,“把大学城建成全省优质的教育城”,这为山西大学城的未来描绘出宏伟蓝图,必将为推动晋中的教育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人人有责。下一步,我将深刻领会报告中关于教育及打造优质教育城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持续巩固我市领先全省乃至全国的教育改革成果,主动拓展教育领域改革,积极探索初、高中教育整体规划、系统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积极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全力探索、深化课堂革命,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做实做细课后服务,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构建好的教育生态,守护好教育公平,推动“双减”真正落地见效,向打造“全省优质教育城”的目标看齐,矢志不移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未来,我将持之以恒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张莉芬)

科技之花 晋中绽放

党代表郝丕华(介休市教育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报告继往开来、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未来五年,必须实现“六个一”先行目标,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在科教人才创新转化上先行。省校合作是科教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作为从事教科工作的基层党员干部,我对此感受颇深。

2021年,根据我市《关于深化市校合作的实施方案》工作要求,介休市委、市政府积极与相关大专院校和企业深入交流,稳步推进市校合作基地建设。7月9日,介休市教科局与太原师范学院签订合作协议,7月16日,介休一中与西北工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8月18日,山西安泰集团与山西能源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山西安泰集团与太原理工大学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成为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介休市长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介休市博创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与各大高校合作,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深化市校合作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近年来,介休市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科技工作发展同样势头强劲,提前实现高企数量倍增目标,经费投入强度排山西前十。今后,我们将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强化人才发展战略,为加快推动市校合作进程作出更大贡献。

(史俊杰)

建功立业 贡献智慧

党代表王圆圆(卡耐夫集团管道系统有限公司技术部副部长):

市第五次党代会的召开恰逢其时,报告提出了“1221”战略举措,思路清晰,方向明确。特别是关于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等相关部署,极大提振了我们的信心。

建设全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必须实施“一谷”驱动、“两区”牵引、“两翼”腾飞、“一力”保障“1221”战略举措。我们公司坐落在太谷区,现有年产3万吨自动化精密铸造生产线,采用国内先进铸造造型自动化技术,完全实现了沟槽制造工业传统作业的提升,体现了现代工业科技水平的转型和沟槽管件工业发展的转变,这一发展之路正契合了报告中提出的“向创新生态要活力”的主张。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产业是创新的“战场”。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以及新形势下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制造业亟需从低端发展向优质高效发展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充分发挥科技研发平台以及人才支撑作用,将优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为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史俊杰)

责任编辑:张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