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融媒体

贵州都匀市法院:多举措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发布时间:2016-11-16 14:56:2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文/赵华祥 石仁均)2014年以来,贵州省都匀市人民法院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充分履行审判职能,多措并举,努力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推进平安都匀、法治都匀、和谐都匀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是实施“万名代表听千案庭审”活动,促进阳光审判。为增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审判工作的了解与支持,更好地为代表、委员履职提供便利,该院积极主动与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沟通协调,从2014年开始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前来旁听案件庭审,以展现法院加强司法公开工作,加大司法改革力度的坚强决心。工作中,邀请参加旁听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履行职责,仔细旁听,评议庭审时代表、委员积极发言,从“仪表风纪”、“庭审驾驭能力”、“审判程序”、“审判作风”四个方面,按照“优、良、中、差”四个等次对案件庭审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2014年该院共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82人次参加庭审活动,旁听案件30件。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使该院积极展现了阳光司法,全面客观公开案件事实,并且通过梳理总结代表、委员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庭审工作机制,达到了规范行为、促进公正、提升能力、转变作风、增强公信力的效果,不仅增进群众对司法裁判的理解和支持,而且彰显了法治的文明和威严。
    二是在全省率先开展车载巡回法庭试点工作,促进司法为民。为创新司法服务,不断拓宽便民利民举措,进一步促进审判执行工作的开展,该院在全省率先开展车载巡回法庭试点工作。为确保巡回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该院制定了《车载巡回法庭审判工作制度》,对各业务部门开展车载巡回审判工作任务进行了明确要求。从2014年7月车载巡回法庭启动以来,共开展司法调解和巡回审判162次,法制宣传24次,切实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和党委政府的好评。
    三是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群众诉讼提供更多便利。完善“诉访分离”,将原有的立案大厅和信访接待窗口合二为一,实现功能整合,改建成诉讼服务中心。其功能是诉讼引导、立案审查、立案调解、救助服务、查询咨询、材料收转、判后答疑、信访接待等。诉讼服务中心大厅设有导诉服务台、立案窗口、信访接待窗口和综合服务窗口,并实行开放式集中办公,为来访群众提供诉讼手续、转交诉讼材料、查询案件信息、领取法律文书等“一站式”、全方位的诉讼服务。自2014年6月建立诉讼服务中心以来,共接待当事人1354人次,诉前释明案件826件,经释明约有10%的案件当事人明白了自己的权利义务并自愿放弃起诉,有35件矛盾纠纷通过诉前调解达成了调解协议;通过开展司法救助,为24件案件的27名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金额达13.9万余元;为诉讼参与人办理查询服务13000余人次。同时,构建“诉调对接”工作平台,与市司法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诉讼与人民调解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在该院诉讼服务中心挂牌成立都匀市涉诉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诉调分离调解案件17件,为该市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格局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强化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监督,增强审判执行工作的透明与公开,提升法院亲和力和公信力,该院积极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敞开大门让公众走进法院,零距离接触法官,了解法院,感受司法的公开与公正,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活动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未成年人和新闻媒体参观法院的便民服务设施,听取法官讲解法院的立案流程;参观法院的调解室、办公室、活动室和审判法庭等,听取法官对审判执行工作情况的介绍,切身了解法院立案、审判、执行工作的各个环节,知晓了案件从立案、审理到执行的各个流程。同时,还邀请参观人员旁听案件庭审,亲身体验平时很难接触到的庭审工作。2014年以来,该院结合“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人大代表法庭行”等主题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4次,参与人数达158人。
    五是严厉打击被执行人失信行为,力克执行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该院将贯彻落实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力争在源头上缓解执行难问题。通过在市中心大十字LED屏上发布公告,公布失信被执行人身份信息,对相关被执行人采取拘留措施,限制出境和高消费。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有部分被执行人主动到该院履行了义务或家人代为履行义务,对未履行义务的2名被执行人以涉嫌拒不执行法院裁判罪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侦查,其中1人已全部履行义务,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责任编辑:admin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