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融媒体

中央媒体乡村振兴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山西五寨

发布时间:2021-09-13 16:32:4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9月10日、11日,中央媒体乡村振兴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山西省五寨县,近距离了解五寨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实效。

特色产业成乡村振兴“强大引擎”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素有“晋西北的乌克兰”和“米粮川”之称。全县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清涟河水纵贯南北,朱家川河横穿东西,是晋西北唯一的富水县,被誉为“坐在水库上的县”。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中国甜糯玉米之乡和小杂粮种植基地,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10日下午,五寨县甜糯玉米基地,工人们正在车间紧张劳作着。据介绍,近年来,五寨县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中国甜糯玉米之乡”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甜糯玉米有机旱作种植,全县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并形成了一套甜糯玉米有机旱作种植模式,位于前所乡的康宇甜糯玉米有机旱作种植加工项目就是典型代表。

该项目的实施主体——山西康宇田源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该基地现有甜糯玉米有机产品种植基地1000亩、绿色产品种植基地10000亩,年加工甜糯玉米3000万穗,亩均收益达到1680元,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也是全省首批15家“圳品”认证企业之一,取得了HACCP 体系认证证书,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等多项国家级资质。公司主要生产真空甜糯玉米、速冻甜糯玉米、葵花炒货,产品香甜软糯,原汁原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远销欧美、韩国等国家。2020年,该公司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晋兴版(农业版)挂牌。2019年,公司经营收入达到5570万元,实现利润489万元,资产总额1.2亿元。

在基地建设上,公司大力推广有机旱作技术模式,建立了万亩甜糯玉米有机旱作示范片,采取“六统一”模式,即统耕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统一品牌销售,并成立技术服务组,不间断地为种植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我们认真实施有机旱作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等八大工程。在千亩有机基地,我们杜绝化肥、农药的使用,全面推广有机生产技术,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打造精品工程。同时,公司建立了完整的可追溯体系,严格各个环节的管控与记录,种植基地监控视频与视农网中心进行了对接,做到了每穗玉米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监控,消费者可通过互联网直接观看整个种植、加工过程,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负责人表示,公司采取订单农业的模式,成立扶贫车间,与贫困户结成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户均增收7000元以上,人均务工收入4000余元,带贫益贫效果明显。

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五寨脱贫攻坚的“强大引擎”。在3万亩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资源优势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小土豆”变成了“大产业”,蹚出了晋西北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特”“优”之路。在晋西北中药健康产业孵化园,五寨县为全县中药材小微企业和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搭建起公益性、标准化服务园区,致力于为全县中药材种植企业和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种植指导、加工、储存、销售、追溯管理、集中展示、技术培训、品牌宣传等公共服务,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现代服务示范区,助力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

“我们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等政策要求,立足五寨实际,大力发展杂粮食品产业、中药材产业、肉制品产业、饮品(药茶)产业、保健食品(功能农产品)产业、马铃薯产业这‘六大产业’,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五寨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志成受访时表示。

易地扶贫搬迁绘就幸福蓝图

高质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安居乐业,对于脱贫攻坚意义重大。

“十三五”期间,五寨县立足深度贫困的实际,坚持“六环联动”,全面打响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圆满地完成了13425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025人,整村搬迁97个行政村,实现了“百余村庄大搬迁,万余农民进城镇”。

百梦园小区是五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4个集中安置点之一。小区位于县城西部人口集中居住区,紧邻迎宾西街,离高速出入口不到1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县城人居的黄金地段。这里集中安置了孙家坪、梁家坪、韩家楼、杏岭子4个乡81个村1414户3680人搬迁人口,其中整村搬迁村43个。

为更好地帮助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小区同步进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服务“三配套”打造“一公里”生活圈。该小区配套建设了思源小学、百梦园幼儿园、扶贫惠民医院、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超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就业园区,为搬迁群众交通出行、就业务工、就学就医提供了便利。同时,当地还根据小区2049名搬迁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个人特长、劳动技能、持证情况、就业意愿,因人因户优先为贫困搬迁劳动力谋划产业、就业、创业的岗位和路径,努力做到人岗相适、稳定增收。通过产业务工增收、就业务工增收、自主创业增收三个途径,有效地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和“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

“我们制定了易地搬迁‘五好社区’创建方案,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全县5个安置点全部建设为‘五好社区’,成为县城最好的生活小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山庄窝铺,搬进崭新楼房,百梦园小区的新居民张大姐喜不自胜。“以前想都不敢想,咱也能进城住楼房。如今,靠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们搬了新家,又找到了挣钱的活计,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谈及未来,张大姐笑容满面,一脸憧憬。(李程 武康恩)

责任编辑:张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