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沿着东西山旅游公路看太原”主题访谈活动走进杏花岭区,深度探访该区在生态绿化、美丽乡村、现代教育、文旅融合、产业升级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杏花岭区位于太原市东北,辖区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十三五”末,全区GDP总值750亿,占太原市总量的五分之一,在全省117个县(市、区)排名第三,是太原市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区域。作为明太原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杏花岭区一直是太原历史的重要承载地。区内共有文物单位106处。同时,杏花岭也有深厚的红色基因,是华北地区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国民师范旧址、太原解放纪念馆等均分布在此,影响深远。
近年来,杏花岭区教育、卫生、城市建设及产业发展各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教育事业发展在全省享有盛誉,集团化办学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了7个小学、3个中学和19个幼教发展共同体,五年来新增优质学位13119个。区内医疗资源集聚,三级甲等医院数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区医疗集团建设稳步推进,新建的区中心医院综合楼预计年内投入使用。2013年以来,在太原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进程中,杏花岭区先后启动了67个棚户区、14个城中村和52条道路改造,累计完成动迁700万平米。近年来又借助文明城市创建,大力推动“九乱”治理,全力推动老旧小区街巷整治,高标准完成了金刚里金刚堰、矿机等八个集中片区改造,直接惠及群众超过10万人,实现了区内连片老旧小区的基本“清零”,宜居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为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旅融合方面,杏花岭区在保护东山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化发展空间的前提下,在东山地区建立生态景观区和农业观光区,积极推进生态林、防护林和观赏林建设;大力开发户外活动和城郊休闲文旅产品,重点推进东山文旅环线沿线、王家山森林运动公园、洪子峪生态复垦公园的“一线两园”建设,使东山地区变成太原市居民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在府城文道建设中严格遵循“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保护原则,保持了北方传统民居的文化符号和语言,最大限度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其他建设也注重与文物周边环境风貌、历史风貌、建筑风貌相协调。
此外,该区还以晋商博物馆对外开放为契机,努力打造“游杏花岭、看府城史”的文旅品牌;以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为契机,打造集人民兵工文化展示、青少年国防教育、党建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文化产业聚集为一体的兵工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打响工业旅游品牌。依托革命文物及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充分发挥东西山文旅环线贯通带来的放大效应,做精小窑头非遗小镇、东湖醋园、采薇庄园等核心景区,全力打造“路在景中、景在路中、路景一体”的文旅“黄金线”。(李程 武康恩)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