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总是笑容明媚、热情豁达、从容自信,阳光般的心态格外吸引人。她是“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的获奖者,她是山西省“三晋英才”计划“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特级教师”等多项荣誉的获得者。从一名语文老师到一名特级教师,从青年路小学校长到太原市迎泽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程惠萍与教育结缘,与教育相知。1989年,程惠萍从太原师范学校毕业后,便成为了“程老师”。教育对于程惠萍而言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她立志点燃孩子、唤醒青年教师,立志做开启新思路的“前人”,立志让更多优秀教师可以站在她的肩膀上向上攀登,立志让更多的孩子们学会求知、学会生活。
“眼中有课”到“眼中有人”
2002年,程惠萍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她是全场第一位登台选手,重压之下,开始了参赛课题《中彩那天》公开课的现场讲授。课堂渐入佳境时,临场被邀请朗读课文的学生紧张到结结巴巴地读不下去,面对3000多名听众,程惠萍老师镇定地走到学生身边,轻轻地搂着孩子的肩膀,耐心地陪着他一起读完了这段课文。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细节,让在场的老师大为感动。课后有评委称这是一个神来之举,充分体现了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教育理念。评委的一席话让当时的程惠萍幡然醒悟,曾经总是想着要如何讲好公开课,展现老师的风采,而真正成功的公开课,是眼里有孩子,把老师藏在幕后,让孩子在课堂上精彩起来。
经此一役,凤凰涅槃,褪去青涩,从演课到彰显自己,再到彰显学生,就这样一路成长起来。2014年5月,程惠萍在运城明远小学授课时,遇到一名被全校教师称为“刀枪不入”的学生,对她提出的所有要求都无动于衷。她没有放弃他,将其请到黑板前,握着他的手同他一起写,这一举得到了孩子的反馈,下课时送给她一个“最佳妈妈”证,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道”,就是爱孩子,眼里有孩子。2014年暑假,程惠萍受邀在全国第一次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讲课时,她决定挑战一节全国还没有人去研究的综合性学习课《遨游汉字王国》。备课中摸着石头过河,她没有考虑这节课能否成功,而是关注学生是否有所收获。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她认为自己有义务去尝试前人没有尝试过的领域,也有义务担当起“开疆拓土”的重任。无论是校长还是教研室主任,她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教师,依然坚守一线讲台,坚信只要眼里有孩子,课永远不会“砸”。
让一个人的成长变成一个团队的成长
2007年,程惠萍被迎泽区以人才引进的方式破格提拔为青年路小学校长。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从中层干部到名校校长,是一种转型。她告诫自己,努力让一个人的优秀引领一个团队的优秀。程惠萍带领青年路小学的教师们加入教育专家李希贵校长引领的“全国新学校行动”课题组,积极构建“学生幸福成长,教师心理愉悦”的理想学校,努力培养当代教育人才。她带领全校教师将读书内化、教研转化、课堂实践、反思成长几个环节反复研学。引导教师爱上读书,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人。通过读书分享会,老师们在一次次活动中不断感受着书籍的魅力,不断提升着阅读的自觉性,不断改变着教学策略……与此同时,积极创新教研模式,将教研活动系列化、系统化,帮助教师做有意义的课堂实践,将读书内涵巧妙转化为教学实践,并在实践研讨中不断反思提升。由于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校本教研模式及活动展示被录成光盘在全区发行。与此同时,青年路小学教师团队也在迅速成长,在省、市、区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多位教师站到了全国比赛的现场。
做一件完整的事和完整地做一件事
2013年,程惠萍再一次转型,成为迎泽区教研室主任。走进新单位,作为专门研究教育教学的机构,面对学校怎样引领,面对教师怎样做好梯队建设,程惠萍倍感责任巨大。她带领教研室一帮人反复琢磨,多次调研学习,深入研究国内外教育教学成果经验和案例,并结合当时中小学教育实际,提出“以课题引领教研,以教研带动科研”的思路,形成“四大联盟”,努力打造了一支德行优良、专业过硬、业务拔尖的教研员队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指导、带动全区教研工作。
2019年,面对教师运用教材脱离生活,学生只关注书本不会解决生活问题的现状,程惠萍紧跟国家发展核心素养、改革高中课程、深化评价改革的教育趋势,提出了区域推进项目学习的思路。思路有了需要落地,需要形成教学模式。程惠萍带着教研团队一起学习项目学习理念,研发项目学习方案。从模仿到创造;从研发依托课例的微项目到研发依托单元的项目,再到研发拓展教材的大项目,方案编写不断升级,由最初的1.0版升级至5.0版,形成“五学模式”,易于教师在一线编写使用。方案编写需要在课堂实践。程惠萍带领教研团队,依托中心组活动,依托每周三下校指导,依托实验校、骨干教师,推动项目学习在课堂上的落地。为了把项目学习推广开来,她们在教学大赛、标兵赛等教育教学中,增设了项目化教学的分值,探索了项目学习落地课堂的多样化;导引了教师由“学本”理念转向“生本”理念;努力培养学生做一件完整的事和完整地做一件事。
结合现下太原市“双减”政策的背景,在区教育局的引领下,程惠萍带领团队又利用暑期时间自主研发编写《小学生课后服务》,并计划将其运用于课堂进行探索和实践。
探访当日,恰逢怀仁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顼锦绣在听一堂项目化教学的公开课。顼锦绣说:“项目化教学以真实的任务,培养学生完整做事的习惯、重在完成过程中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这一学习方法,很有前瞻性,值得我们学习,非常符合当下‘双减’政策提升课堂品质减轻课后压力的要求。”
跟随程惠萍多年的仁杰小学副校长殷改叶说道:“在与程老师的每一次探讨交流中,她总是带给我阳光般的感觉,总是在我不知道怎么前进时给予我方向,在程老师这些年的指导下,我的课堂渐渐发生了变化,一开始学生很沉闷,我牢记程老师的话语,慢慢去引导,慢慢去交流,渐渐地,学生活跃起来,他们的话语压也压不住,这种改变让我兴奋,我体会到了‘陪学生成长的意义’了。”
目前,项目化教学已经在迎泽区各小学广泛推广,并逐步吸引到长治、怀仁等地多所学校的关注与效仿。
她想做一条“水陆两栖”的“鱼”
程惠萍说执教这么多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当了近32年老师,最幸福的事就是和学生在一起,她和学生就像鱼和水一样。程惠萍在给他们上的每一节课上成长,然后看着学生在与她的共同成长中一个个出色地从她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每当学生将他们结婚、升职、获奖等消息第一时间与她分享时,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感就是学生心里永远有她;每当徒弟们在一堂堂公开课上表现出色,获奖的级别从区到市,从市到省,再到全国,更多的青年教师走向广阔的天地时,就会像当年她获奖那样兴奋,因为她的教育思想在他们身上得以传承,因为更多的青年教师也踏上了追求“道”的路途。
收获的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她始终明白:不忘初心,践行使命是自己的神圣职责;她始终认为:一个教育者一定是既能在教研领域引领专业成长,又能在课堂上“挥斥方遒”的人。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教研员,如果脱离了课堂,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一样,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条“水陆两栖”的“鱼”。(李程 李玉娥)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