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融媒体

精雕细琢 沁河女子王末荣打造山核桃艺术品

发布时间:2018-03-12 16:16:2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段袆雨)核桃,原名胡桃,又名羌桃、万岁子或长寿果,有果中之王的美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寓意,象征着阖家幸福、百年好合,其果壳是制作工艺品的上等材料。

作为晋城市沁水县土沃乡下格碑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王末荣在电视里偶然看到山核桃加工工艺品的节目,联想到自己家乡有着丰富的山核桃资源,她便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加工山核桃工艺品。作为传统民间工艺,山核桃工艺品不仅精美绝伦,更能使遍布家乡的山核桃身价倍增。

于是,她远行东北开始学艺,回来自筹资金买设备、建厂房,在2009年,她成立了沁水县核缘创新工艺品有限公司。满腔热情的王末荣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收购山核桃。从沁水张村乡到中村镇,她把收购广告张贴到了每个盛产山核桃的村落。

山核桃收获的季节到了,山核桃堆满了大院。对一些路途比较远的地方,她就亲自开车去拉,尽量降低乡亲们的运送成本。这一年,王末荣收购山核桃8吨多,走上了山核桃加工之路。

走进王末荣山核桃工艺展厅,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山核桃工艺品琳琅满目,种类也十分繁多。大有花瓶、桌椅、地球仪,小有挂件、拐棍、烟灰缸,每一件都完美精致。

这些精美的工艺品制作起来并非易事,整个过程需要经过清洗、筛选、切割、拼接、打磨、整形、抛光、上漆等30多道工序,绝大部分还必须要手工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保存山核桃自然的镂空纹理。当问及王末荣最喜欢哪件作品的时候,她说:“我最喜欢的是这件‘一帆风顺’的山核桃帆船。不是说它是最精致、价值最高的,而是它的寓意是我最大的期望。”

创建公司以来,王末荣并非一帆风顺。在建厂初期,就需要50万元的启动资金。对于一个农村妇女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创业的决心使她并未动摇。为此,她奔波在银行和朋友亲戚之间。资金有了,她却病倒了,在医院整整躺了70天。

为了尽快培养出技术工人,她在未康复的情况下手把手教学员。“我文化程度不高,表达能力有限,我只能用时间去琢磨,去干好每一件事。”谈及往事,她这样回答。

为了拓宽销路,打响品牌,数10年间,王末荣带着她的工艺品奔走于各个展会,先后参加了第五届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海创意产品展览会、全国第二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山西省第五届品牌节展览会等,其作品更是在2013年山西农博会上同时获得了“神功奖”的金奖和银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末荣的努力不仅成就了自己,也带动了家乡人。从建厂至今,王末荣的公司生产山核桃工艺品近30万件,创造就业岗位300余个,公司年盈利约30万元。

“厂里的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农忙时他们就种地,农闲时他们就来厂里干活,也能带回家粗加工,尽我可能给大家提高点收入吧。”王末荣说。

今天的王末荣,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多了解。王末荣感慨地说:“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还可以学习。”她说,“中华文化的能量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山核桃工艺品做成山核桃艺术品。”

一字之差,却意味深长。“工艺品”到“艺术品”的转变,不仅是公司的提升,更是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责任编辑:苏亚花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