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上午9点半,太谷区北洸乡井神村村委会办公室里热闹非凡,村民王琦刚把自家桃园里的700斤晚熟品种大久保鲜桃拉过来,等待验货。
“今年我家的桃子已经卖了七成,省了不少心呢。”王琦乐呵呵地说,“受疫情影响,村里的交易订货会取消,原来还担心鲜桃卖不出去。现在有了合作社的帮忙,村党支部书记武俊民还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帮大家往外卖,操心少,来钱也及时。”
井神村素有“三晋仙桃第一村” 的美誉。8月6日,晚熟桃品种大久保正式开园,100余万斤优质鲜桃挂满枝头,静待采摘。看着绿树掩映间,白里透红、香气袭人的鲜桃,武俊民却愁容满面。
受去年倒春寒影响,井神村的桃子大幅减产。今年天公作美,桃子丰收。4月上旬,井神村还举行了桃花节,吸引了很多省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原计划8月初,大久保开园时举办鲜桃交易会。为了打响品牌,村民们自发地排演了太谷秧歌,县里的剧团承诺免费送戏下乡一周,其他相关部门也非常支持,一切都准备就绪了,新一波疫情防控形势突然紧张起来。
为响应疫情防控要求,井神村暂停了交易会,鲜桃收购和销售的步伐完全被打乱,客商不足往年的三分之一。由于桃子成熟快、保质期短,面对硕果累累,果农们发了愁,他们纷纷在村口支摊售卖,但卖出去的数量仅仅是杯水车薪。
武俊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村民信任我,让我履职村党支部书记,我唯有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用真心真情服务群众,才能不负重托。”他语气分外坚定。
前几年,为了进一步擦亮“三晋仙桃第一村”的金字招牌,武俊民带头成立了太谷区素娥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们把收购回的桃子大小分类,包装成10斤、20斤的礼盒,打造出升级版精品果,推向市场。
为了让鲜桃销售快、价格高、损耗少,合作社采取大宗销售、即时配送、网络销售、深度加工等方式,让每一份产品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武俊民还广泛发动支部成员和社员,动用一切人脉资源,联系农产品收购商,目前已与周边省市的6名水果收购商达成长期合作意向,解决了社员50%以上的产品销售。同时,开展鲜果即时配送特色业务,通过消费者办理会员卡的方式,合作社定期为会员提供时令农副产品,着力打造“农谷”鲜果配送品牌。发展网络销售,聘请专业电子商务人员,通过微信、抖音等网络销售平台,提高产品销售的灵活性,让社员足不出户实现农产品的灵活销售。积极探索农产品深加工模式,向水果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产业链延伸。通过加工包装桃干等农副产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入社果农的收益。
“桃子卖得挺好,大久保已经售完了。”8月15日,武俊民掰着手指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经销售了90余万斤,果农增收180余万元。其中,武俊民的“朋友圈”功不可没,在大家的多方努力下,井神村的桃子“走南闯北”:8月9日,太谷区摄影家协会采购1100斤;8月10日,晋中日报社职工采购1200余斤;今天刚往深圳快递发了200余斤大久保……“我家种了8亩桃子,一天最少能卖500斤,采购的大都来自祁县、平遥、太原以及周边的商贩。”村民李补义高兴地说道。
为了让鲜桃质量得到保障,让井神村的“桃经济”发展起来,合作社通过开展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创建,构建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示范区内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有机肥替代化肥、鲜桃修剪技术覆盖率达到100%,节水灌溉普及率达到80%以上,桃产业成为了井神村村民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武俊民告诉记者:“在种植过程中,合作社还为果农开展了一系列种植理论培训、实操培训,免费给大家提供技术支持,传授科学管理技术,为入社的52户农民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收入。”
今年,村里又有了新计划,为了扩大销售效益,准备在村口规划建设一个3000余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建成后,果农们就有了一个固定的销售场所,还能吸引更多的客商前来交易。武俊民表示,下一步,全村将齐心协力,下大力气全力搞好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建设,为井神村的发展和村民的致富带来更多机会。(孟非 王爱媛)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