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直播

娄烦县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利用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1-08-13 18:18:3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英勇奋斗,书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形成了彪炳千秋的精神文化,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文化遗迹。太原市娄烦县作为革命老区,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今年以来,娄烦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打造用活一批现有红色资源,深挖盘活一批潜在可塑红色资源,整合搞活一批精典线性红色资源,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做细做实、走深走实。

打造用活现有红色资源

整体提升高君宇纪念馆。紧抓高君宇故居片区整体规划建设契机,变“陈列式展览”为“多样式教育”,变“阵地式宣讲”为“体验互动式宣讲”,变“封闭式的单一教育场所”为“开放式联动互补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把县域北部片区文旅产业打造成为红色文旅新品牌。目前,高君宇故居片区大景区改造规划已经完成,一期峰岭底村改造及高君宇故居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开始筹备。

提升改造358旅指挥部旧址。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实施358旅指挥部旧址红色旅游环境提升工程,建设多功能游客中心,组织拍摄专题宣传片,将358旅指挥部旧址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新载体,激励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先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

改造扩建米峪镇战斗纪念广场。全面提升米峪镇战斗纪念地(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造扩建米峪镇战斗纪念广场,绿植绿化,进一步弘扬米峪镇战斗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全面修复南峪整编旧址。通过对南峪整编纪念馆进行布展设计,对院内门牌匾等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营造南峪红色文化氛围,擦亮南峪红色名片。

深挖盘活潜在红色资源

开展资源普查。建设红色资源库,梳理形成娄烦县革命文物资源目录和专题数据库,建立《娄烦县红色资源普查台账》,包含全县97处红色资源相关信息及影像资料,做到有址可循、有物可看。

深入研究阐释。组织专家编写发生在娄烦的红色故事,出版“娄烦县革命遗址故事集”等文学作品,目前孔河沟村民间红色藏品馆开展,常家坡村娄烦第一党支部史料展也即将完成,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县作家协会负责编撰,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版的《百村变迁》,对于传承娄烦历史文化、激发爱国为民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斗力量、服务娄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文化传播者。县委宣传部等5个部门组建一支50余人的红色文化志愿服务队伍,选出10人组成“红色志愿讲解员”队伍,两个多月的时间累计接待团队600余个、游客3万余人,传播社会正能量,引领时代新风。

整合搞活县域红色资源

推出红色旅游线。围绕“伟人出生地·魅力新娄烦”“印象娄烦”“清凉娄烦”“美食娄烦”等旅游主题,精心打造娄烦红色旅游,推出红色经典游研学旅游线路,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打造党性教育地。由县委党校牵头,立足“一教学点一主题”,深挖革命文化资源,研制系列精品课程,探索新型教学模式,走出一条党校引领、融合发展新路子,实现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的迅速转型。

拓延红色研学路。拓展东征研学路,依托孔河沟现有的体验式现场教学基础,整理挖掘红军进娄烦这一红色故事和人文景点,拓展延伸红军东征革命教育路线。通过穿一身红军服,走一段东征路,住一次农家院,吃一顿红军餐,听一堂东征课,当一天红军的传承人,重走一次红军东征路,切身体验红军永不放弃、奋勇前进的革命精神。

创新思政进展馆。通过宣讲进校园、思政进展馆、走出搞调研、红歌咏传唱等形式,将历史转化为课程、将史料转化为教材、将现场转化为课堂,打造“看、听、思、悟、行”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让思政课“活”起来,让思想理论“浸”心灵。

精心创作新媒体产品。运用新媒体技术,精心打造线上微课堂、系列短视频、红色纪实片、创意宣传片等优质精良的新媒体产品,制作“走进高君宇故居纪念馆”系列微视频10期,录制《晋西北革命根据地》、《余秋里率部南峪整编》、《刘少奇过娄烦》”微党课10期,倾情出品红色微电影《燎原》,依托各类新媒体平台传播推广,不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接地气、有看头、聚眼球。(刘晓 赵志峰)

责任编辑:张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