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684亿元,新改建7.48万公里,加上三个一号旅游公路里程,几乎绕地球两圈;生命防护工程2.5万公里、危桥改造388座;全省26420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车……
这组振奋人心的数字源自“创新投融资模式,多措并举破解资金难题”的山西经验,它串联起全省“因路而富、因路而兴、因路而美”的农村幸福路,构建了覆盖广泛、通达四邻、安全便捷的四好公路网,诠释了“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使命担当。
“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创新驱动、示范带动、上下联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四好农村路”的榆次风景
满目叠玉翠,万花绕村开。从公路上远眺,青山环抱间的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后沟村,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潺潺溪流环绕,民宿窑洞相间,一派美好恬静的田园风光。
后沟村的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设施农业上,天地祥和蓝莓庄园就是后沟村设施农业的代表。蓝莓庄园年生产无公害蓝莓1.5万余公斤、无公害樱桃1万余公斤,全年实现收入在270余万元。目前,蓝莓庄园已成为集科技示范、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生产生态协调,休闲观光结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得益于“四好农村路”的带动作用,像蓝莓庄园这样坐落在乌金山旅游线上的沿线特色农业产业庄园,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产品优势以及原生态的种植管理,已累计吸引游客170万余人次。“四好农村路”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振兴之路、农民致富之路。
后沟村是榆次区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的一个生动写照,近年来,榆次区始终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交旅融合、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来推进。
通过建设“四好农村路”,榆次区打造了小康带,集聚了人气,带来了财气,串联了一路风景,融合了一片产业,造福了一方百姓,真正体现了农业因路而兴;架设了致富桥,“四好农村路”成为农民增收的桥梁和致富的纽带,使农民因路而富变为了现实;擦亮了风景线,通过大力度的绿化美化、生态修复,乡村环境得到根本提升,收到了农村因路而美的良好成效。
以榆次区为代表,晋中市始终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主攻方向。在管理和养护上,路长制度、综合执法两项改革先行先试;财政保障、专业养护两个措施初见成效;快递物流、农村客运、货运平台三篇文章效益提升。
“十三五”以来,晋中市新改建农村公路8036公里,解决了2569个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车。“四好农村路”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有力支撑了现代农业与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
创新投融资模式的山西经验
2019年11月,武乡县与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正式签订PPP项目合同,全面打响了当地“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攻坚战。项目包括120条农村路、1条旅游路和13座客运站,线路全长547.81公里,涉及全县14个乡镇。
“四好农村路”建设引入PPP模式,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山西省交通运输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多措并举破解建设资金瓶颈,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新路子,提出了“政府补助+PPP”“政府补助+债券+PPP”的资金筹措模式,有效地破解了资金难题,“四好农村路”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十三五”时期,在“四好农村路”建设方面,省级层面通过争取中央车购税补助、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给予项目总投资25%的补助,对10个深度贫困县补助达到40%;市级层面通过安排财政预算资金等方式,给予项目总投资10%的补助;县级层面通过财政和涉农扶贫资金整合补助25%。省市县三级政府补助占到项目总投资的约60%。
2018年至2020年末,山西省共有29个县区采用PPP模式筹措建设资金292亿元。各市县在采用PPP模式筹措建设资金方面涌现出了许多好的做法,如:晋城市采取市级平台统一组织各县区实施PPP融资项目,全市统一编制PPP项目实施方案;太原市阳曲县总投资6.1亿元、新改建313公里的农村公路全域采用PPP模式建设……由于交通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地方投资落实到位,2019年5月,国务院对山西省通报表扬,并奖励资金5000万元。2020年10月,山西经验在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会上进行了推广。
从“有”向“好”的四好路网
统计数据的变化铭刻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2016年末,全省通公路的村占99.2%,通村主要道路是水泥路面的村占75.3%,村内主要道路是水泥路面的村占89.1%。2020年末,全省广泛覆盖县、乡、村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6万公里,全省1189个乡镇中1108个已通三级及以上公路,26420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车。
“十四五”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时期。抓好“四好农村路”和旅游公路建设,是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全域旅游的有力支撑。
据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赵建平介绍,山西省将坚持高质量高速度相结合,通过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加快推动农村公路从“有”向“好”转变,全面建成三个一号旅游公路。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包括农村公路路网延伸工程、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旅游公路建设提速工程、农村公路消危平安工程以及农村公路服务提质工程。
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5年,山西省将基本建成“布局合理、通村畅乡、安全便捷、服务优质、绿色经济”的“四好农村路”网,实现较大人口规模(30户及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10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100%,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达到3A以上的县占比100%,基本实现具备条件建制村通物流快递。
一座座乡村发生着一系列美丽的蝶变,一家家农户迎来了生活的便利和富足,一块块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背后都离不开“四好农村路”的有力支撑。因路而富、因路而兴、因路而美,“十四五”时期,乡村、农户与“四好农村路”的故事将越写越精彩。(冷雪)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