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滔滔,吕梁巍峨。新修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两侧,树木初绽新芽,各色花卉姹紫嫣红,随时映入眼帘的绿色屏障让人心旷神怡。火红七月,来到河津市的黄河岸畔,远处高耸的桥梁在蓝天下显得格外宏伟,三三两两游客骑行在暗红色的骑道上,一幕幕山川壮美、多姿多彩的沿黄风景,好似在画中……这正是河津市今年以来全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河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今年以来投资4亿余元,全面铺开黄河流域河津段生态治理修复、局县合作造林、荒山荒坡造林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新增造林面积2万亩,完成运城市下达5000亩造林任务的400%,全市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2%以上。
多部门联动 绿色发展聚共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津市认真践行“两山”理念,科学布局“一山两河”生态框架,坚持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增效、农民增产总基调,打造绿量更大、景观更美、效益更好的现代林业生态体系,让美丽古耿处处披上了绿装,换上了彩妆。
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李晓武,河津市委副书记、市长何伟特别重视造林绿化工作,每年提早部署的就是植树造林工作。今年正月初八就率领四大班子在体育场进行义务植树,拉开了春季植树造林的序幕。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生态理念深入人心,林业、住建、交通运输、生态环境、水利、农投、旅投等多家单位和各乡镇(街道)春季齐抓共管造林绿化,市直工委将义务植树确定为2月份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单位、乡村、社会各界开展了100多次15万余人次义务植树,增添新绿70余万株。
坚持高标准设计,科学造林。造林绿化实现了从纯林向乔灌花草立体混交转变,从单一植树向园林景观迈进,从绿化向三化融合跨越。工程均由专业绿化设计团队设计,规划先行,优中选优,多方论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
坚持“绿化彩化财化”同向发力。按照“整体有形、节点有韵、沿途成景、因地制宜”的实施标准,加大彩叶、常绿和开花植物配置,拓展绿色空间,持续增加绿量。
坚持多元投资。立足工矿企业密集的实际,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企业+合作社+个人”的造林绿化投入模式,破解资金难题,激发造林动力。按照“谁污染、谁投资、谁治理”的原则,督促吕梁山前沿采石场进行生态修复,先后栽植各类苗木50余万株。鼓励企业参与植树造林,今年,宏达集团董事长张会民投入绿化资金900余万元,对小张村进行高标准绿化。
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群众受益并重。向省局争取15000亩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重点扶持经济林大户。优先聘用当地群众参与栽植管护,全市超过1万名群众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收入3000万元。
多角度创新 荒山荒沟披绿装
在樊村镇固镇村以北的石铲地段,由于地理原因,一直以来山体裸露,水土流失严重。今年,河津市市委、市政府把荒山荒沟作为今春造林的主战场之一,积极响应省林业和草原局“一局联三县”政策,开展局县合作造林项目,创新模式,破解难题,让荒山、荒沟、荒坡、荒滩等“四荒”地披上绿装。
河津市和吕梁市林业局今年开展的局县合作造林项目有9243亩,总投资1076.9万元,主要在吕梁山前沿荒山和汾河流域荒沟进行造林。项目涉及城区、清涧、樊村、僧楼、柴家、下化等6个乡镇(街道),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局县合作造林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荒山造林的资金、技术、队伍三大难题,使该市造林绿化工作迈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四荒”地苗木设计方面,林业部门多次和乡村对接,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根据群众意愿,栽植连翘、花椒等经济效益好的树种,目前已完成全部栽植任务。共栽植油松、侧柏、白皮松、火炬、五角枫、榆树、连翘等各类苗木120余万株。
“年年栽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这是荒山荒沟植树造林费力不讨好、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确保这些荒芜地段植树成功,该市今年聘请专业造林团队,传承弘扬大禹治水精神,采取多项措施,保证了苗木成活率。
“山上陡坡栽树尤其困难。有的需要启动小吊车,有的没法用机械,需要依靠‘蜘蛛人’悬在半山空,一个树坑一个树坑手工凿坑。一棵树常常需要四五个人搬运,有在山上吊的,有在半空栽的,还有在山下运的,非常不容易……”在该市知名景点真武庙西侧的山体立面,眺目远望,一个个似鱼鳞般的树坑里已经长出了一株株新绿。这里是河津实施绿化提升项目荒坡绿化的场地之一,回想植树时的情景,河津市林业局局长闫红霞非常感慨。可以想象到明年,这些荒山荒沟地段将一片生机盎然,生态环境得到逐步修复。
大手笔规划 黄河岸畔升“颜值”
“今年我们每个周末都要来黄河边骑行,特别是黄河边这条旅游公路到处是绿树,到处是花海,真是美到惊艳了!”山西铝厂的马先生如是说。随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津段绿化工程的完工,这条路已经成为当地的“网红路”“打卡地”。
为黄河岸畔增添一处处美景,得益于该市今年实施的黄河流域河津段生态治理修复工程。该工程总投资3.5亿元,这样大保护、大治理、大发展的做法,这样大手笔规划、大力度投资、快速度建设,创河津历史之最,也使得黄河河津段沿线彻底“换了人间”。
黄河流经河津段29.5公里。该市积极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津试点示范区,加快实施黄河流域河津段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已经完成对沿黄旅游路南段14.3公里两侧各50米范围绿化,对大石咀段3.5公里沿线荒山陡坎进行了绿化,对禹门口处吕梁山前沿15万平方米山体破坏面进行了生态修复,绿化了沿黄旅游路三条支线23公里,绿化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同时开工完成了沿黄旅游路一期观景平台工程,投资1300万元,包含四个观景平台、五个丁坝和进退水口的周边绿化。这里是游人们的旅行驿站,设有亭台、廊道、人文景观,绿化总面积37267平方米,像个小公园。
绿的白皮松、大叶女贞,红的碧桃、红叶李,黄的金枝槐、五角枫等苗木……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及三条支线的绿化地段,坚持阔叶林、乔灌木、针叶林相互搭配,目之所及,美不胜收。黄河边多沙地、储水差,苗木栽植难度大。今春,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保证苗木成活率,施工方最高峰每天组织2500余名工人、500余台机械,加紧苗木栽植及管护。目前,已经完成各类乔灌木苗木总量约33万株、绿篱8万余平方米、地被100万余平方米。如果你到黄河河津段游玩,这里美好的景观定会让你的幸福感“爆棚”。
河津市副市长房武斌表示:“河津市将继续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为重点,以‘四荒’造林为主战场,在秋季铺开35个村庄绿化,108国道、209国道、稷西路等30公里的通道绿化工程,力争通过3至5年的大干苦干,营造更加良好的林业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生态保障。” (任芙蓉)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