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山西晋中:脱贫攻坚鼓干劲 乡村振兴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1-06-25 17:04:2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闫志轩 报道)盛夏时节,晋中农村大地上林果满山、产业兴旺、绿意尽染,好一派欣荣景象。

“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农’问题关乎农村振兴、社会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正当其时,也势在必行。”6月初,山西省委书记林武履职后外出调研第一站来到晋中,深入左权、和顺、寿阳3县,深情关切农村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开展情况,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倍受鼓舞、信心满怀,奏响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交响乐章。

家门口就业乐开花

“我们都是这附近的村民,来这里上班前,厂子宣传说不仅免费学技术,一天还给40元的生活补贴,一开始我们可不信,哪有这好事,可现在看来,这政府就是照顾我们哩,家门口上班,时间自由,计费灵活,挣钱顾家两不误,还有比这好的事儿!”晋中和顺县湘达箱包制品扶贫车间内一派繁忙,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加工编织袋、无纺布袋、牛津布袋等。

图为晋中和顺县扶贫产业园的扶贫车间忙碌现场。(和顺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扶贫产业园区内,笔者看到像湘达箱包制品公司一样的企业还有5家,有农业科技公司、民间绣艺中心,还有制衣公司、电子科技公司,虽然生产类目不同,但6家入驻企业无一例外地将技术要求低、市场需求量大的生产车间建在了扶贫产业园区内。据统计,6家企业共为村民提供456个就业岗位,其中281名易地扶贫搬迁的村民就在这里实现了稳定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让脱贫群众感受到了“家门口就业”的幸福。

据了解,晋中市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头号工程。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投入资金16.6亿元,确定集中安置点33个,158个深度贫困村完成整村搬迁,10893户26565人喜迁新居,切实解决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建设扶贫车间17个,配套社区管理机构14个、基层党组织20个、卫生院(所)28个、中小学校20个、幼儿园15个、活动室24个、文化广场22个、社区服务站点36个。搬迁人口中依托农牧业增收11241人,依托13个园区增收4929人,依托6个旅游景区增收130人,依托17个扶贫车间增收3334人,县内就地就近就业6613人,县外务工3255人,产业就业保障率100%。

产业扶贫增收忙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晋中市左权县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县”,深谙此道。在“十四五”开局以来,该县聚焦定位,突出产业转型,努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开创了“三农”工作新局面。

“要发展特色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强品牌培育,提高产品竞争力,带动更多农户增收。”鱻淼葡萄庄园是左权县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一家龙头企业,该企业的特优发展之路受到了山西省委书记林武的高度肯定。庄园通过从“农字上谋起步,优字上求发展,特字上创品牌”,走出了一条依托生态庄园,发展冰酒特色文化小镇的农业产业之路。

图为晋中左权县鱻淼葡萄庄园美景。(左权县委宣传部供图)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13年前的这片土地,到处沟壑纵横,山庄窝铺随处可见,由于人少、自然条件恶劣,青壮年劳力只能外出打工,许多自然村干脆整体迁走,形成了“空壳村”,大量土地也因此撂荒。

通过十多年的生态综合治理,流转荒山、荒坡3000亩,修整林地1000亩,绿化荒山800亩,建设冰葡萄种植示范园500亩,建成了年产210吨的冰葡萄酒生产线和产品展示中心、葡萄文化长廊、玻璃走廊观景台等旅游景点,曾经的荒山荒坡变废为宝。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和攻坚期,我们将围绕冰葡萄产业持续锻造‘葡萄种植+冰酒酿造+休闲康养’产业链,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互促并进格局,将群众增收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让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同步推进。”左权鱻淼葡萄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原红芳表示,一个庄园就解决了周围农村100多人的劳动力,户均增收8000元。

特色产业的发展给革命老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改善了,效益提高了,农民成了上班族,工作稳定工资高,产业发展引来脱贫致富一池活水。

党建引领激活力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如何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晋中市左权县桐峪镇上武村从1938年正式成立党支部,一路走来,12任党支部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直保持着红旗村的纪录,蹚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上武村汇聚乡村振兴党建力量,把基层党建融入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个环节,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支部凝聚起强大的合力。7名党员带头发展农家乐和农家民宿、8名党员成为核桃种植专业户、17名党员务工、经商、跑运输,带动60户村民致富。

“通过坚持党建引领,推行“两委”主干‘一肩挑’,抓强支部班子,抓硬党员队伍,我们村的产业壮大了,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了,村民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上武村党支部书记刘俊飞谈起村里的变化深有感触。

该村以“三抓、三创、三提”为主线,统筹推进组织建设、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等工作,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省级卫生村、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晋中市十佳文化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是寿阳县乡村振兴廊带建设的重要村组。昔日的黑水村缺少支柱产业,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可以说是穷乡僻壤,无人问津。2019年,晋中市与山西路桥集团合作,以黑水村为核心,建设4万亩苗木体验基地项目。村两委班子看到了希望,深感机会难得,黑水村位于山西省级森林公园——鹿泉山脚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属于省会太原的半小时经济圈,如何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

图为晋中寿阳县黑水村全貌。(寿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些年来,黑水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网格化建设为抓手,将全村现有372户村民按照“茶余饭后可达,房前屋后兼顾”的原则,划小划细网格。充分发挥网格在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困难、解决群众诉求方面的“探头”作用,先后解决了2019年的拆违治乱、土地流转、改水改厕,2020年的“鹿泉小镇”项目,创造了20天签订176户拆迁协议的征拆速度。

黑水村以基层党建网格化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效能的成功经验受到广泛认可。2019年,黑水村先后被评选为“国家森林乡村”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以“黑水路径”成为了山西省唯一入选《2020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的示范村,并成功申报山西省3A级旅游乡村。

责任编辑:张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