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文化惠民工程启动以来,太原市清徐县文化馆以精准惠民为着力点,以打造暖心工程为抓手,将文化的星火撒遍清徐的乡野阡陌,文化惠民的路上,一个村都不能少。
丰富多彩 点亮乡村生活
清徐县文化馆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为切入点,作品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农村,进一步丰富了不同年龄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广大群众不出村就能看到高质量的文艺节目。
为此,该馆对下乡节目进行了专场选拔,精挑细选优秀节目下基层。除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国龙》《相亲相爱》舞蹈《美丽清徐我的家》《再唱山歌给党听》等,还有模特表演《我和我的祖国》、国粹川剧《变脸》、广场舞表演、晋剧《算粮》《珍珠塔》等,并结合时政创编表演了快板、三句半《惠民政策花盛开》《疫情防控宣传》《防骗歌》等等。演出内容丰富多彩,节目形式灵活多样。观众们掌声不断,高潮迭起。平静的乡村生活沸腾了,多彩文艺点亮了乡村生活。
精准惠民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该馆积极创新活动模式,由过去“填鸭式”送文化,改为“群众点单,政府下单,志愿者接单”的新模式,按需点单,精准服务,实现了基层文化产品的供给与民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
在东于镇马家坡村、柳杜乡拔奎村、西谷乡西谷村,根据百姓需求送上整台节目。在孟封镇西营村、清源镇西木庄村,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把节目与当地村民表演的扇子舞、黄河腰鼓、说唱、快板等有机融合在一起,让乡土人才一展身手,推进乡土人才的培养,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公共文化的主体。同时,还与乡村结对子,定期不定期进行文艺辅导,涵养乡土文化,提升公共文化的“造血”能力。
数字赋能 线上线下齐推进
在做好线下活动的同时,该馆线上服务同步推进,通过文化馆微信公众平台、数字文化馆、壹直播、抖音等媒介全方位开展。全方位推进线上直播,点击量达到了6.99万人。
此外,还有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入百姓生活,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与满意率,深耕宣传文化土壤,实现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生产与共享并重,丰富了文化资源信息,探索构建海量文化资源的传输共享机制。
无问西东 走遍乡野阡陌
清徐县文化惠民工程启动以来,文化馆先后走进了清源镇吴村、孟封镇西营村、东于镇马家坡村、清源镇西木庄村,西谷乡西谷村、马峪乡桃园村等九个乡镇村,将文化的星火撒遍清徐的乡野阡陌。
令人动容的是,尽管演出场地条件简陋,有时在半山腰的老树下,有时在小卖部门前,没有绚烂的灯光,没有华丽的舞台,但60余名文化志愿者以蓝天做幕,大地当台,只要音乐响起,铆足了劲上台,将最动听的歌声,最美丽的舞姿奉献给老百姓。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志愿者,是文化的使者,承担着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凝心聚力的神圣使命。不论是多么僻远的乡村,只要群众有需求,文化志愿者无问西东,义无反顾。他们坚信,文化惠民的真正意义就是让文化的触角延伸到山乡僻壤,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得到文化的滋养,吃上“文化能量餐”,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加码”,用文化点亮精神薪火,照亮小康路。
群众点赞 文化惠民暖民心
把优秀节目送入乡村,真正做到把公共文化资源送到了百姓身边,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喜爱的文艺演出,清徐县文化馆文化惠民的系列举措受到群众的纷纷点赞。不仅进一步打通公共了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还满足了乡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明追求,让文化惠民工程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暖心工程”。(徐伟 张孝叶)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