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

父亲坟前的哀思

发布时间:2021-04-12 09:14:5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作者:原国宝

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一年了。

家里兄妹五人,我居老小。童年时,由于父亲长年忙于工作,记忆中与父亲聚少离多。父亲离休后,他清闲了,我学校毕业上班了,和父亲依然是聚少离多。后来父亲因脑血栓后遗症抱病多年,期间已基本丧失语言功能,除了节假日回家探望,和父亲的情感交流就更少了。长期以来,街坊邻里的闲谈、亲朋故友的回忆、翻阅父亲的生前档案,逐渐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耿直的、伟岸的父亲形象。

父亲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家境贫寒,是家中的长子。自幼仁义厚道,勤奋好学,承蒙私塾先生关爱举荐,有幸就读河津一完小,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目睹了军阀混战、日寇侵华、官府腐败,经历了封建压榨、国土沦丧、民不聊生,使他早在一九四八年就参加了革命工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在县财政科、工业交通局、计划委员会等单位担任主要领导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为国理财,发展交通,恢复工业,为河津经济社会发展夙夜在公,尽心竭力。“文革”期间,不堪其扰,主动向组织要求到当时的县农场工作,八十年代初回到县交通局工作,直至离休。

父亲年幼丧父,祖母长年有病,他用稚嫩的双肩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亲友们帮助下埋葬了祖父后,出阁姑姑,为二位叔叔娶妻成家,抚育我们兄妹五人成家立业,付出了平常男人难以付出的艰辛。记得小时候,一次父亲在家里擦背,偶尔看到父亲宽广脊背上密密麻麻的痦子、黑痣,好奇地问母亲。母亲默默沉思,说道,那都是你爸的孽罪(民间意思为负担重)。儿时不懂母亲的意思,成年后才慢慢体味到母亲话里饱含着对父亲半生艰辛的心疼与嗔怪。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母亲心里清楚。

记得九十年代后期,因工作原因,接待了原运城市委老干部局张局长。听说我姓原,张局长便说起了我父亲的名字,问我可否认识。我告诉张局长,他是我的父亲。张局长脸上布满了关爱与慈祥,关切询问父亲的身体可好,讲述着和父亲相交相知的往事。我说父亲一生耿直清廉,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物质财富。张局长神情严肃地说,你父亲的耿直清廉就是留给你们的一份最宝贵精神财富。

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责任编辑:张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