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12月26日,由团中央宣传部、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主办,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中国青年报社、中央企业媒体联盟、新浪微博协办的“聚力新征程,筑梦十四五”——第五届“中国制造日”网络传播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主会场活动上,聚集了“中国制造”各个领域最闪亮的星。连续超过10个小时的直播分为“中国荣耀”“硬核支援”“大国重器”“中国品牌”“自立自强”“扬帆远航”六个板块。余梦伦、姜鹏、金灿荣、方文墨等60余位科技专家、知名学者、大国工匠、企业家等悉数亮相,为现场观众和网友带来一场思想与精神的盛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弹道设计专家余梦伦做主旨演讲
那些把中国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开拓者和探索者,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荣耀”。84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弹道设计专家余梦伦见证了中国运载火箭一天天壮大。他感慨道,这是自力更生、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的伟大胜利。而中国制造对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新征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中国天眼(FAST)总工程师姜鹏揭开了他们如何把一个看似天马行空的设想做成国之重器背后的秘密,“我国当前正处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上,核心内涵正是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蕴含着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必须不断刷新观念,赋予自己新的能力,要让自己的能力和这个时代发展方向同频共振。”负责飞行器对接机构总装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对接机构总装组组长王曙群说。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知晓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力量,更看到了中国制造是为人民而生的。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黄浩东说,疫情期间,武钢没有一分钟停止生产。员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为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为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提供了物资、技术和人力的支持。这也向外界传递出一个有力的信号,全国人民抗疫必胜。
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的孙年俊在疫情期间当上了口罩机研制项目的总工程师。当时疫情形势严峻,伴随着复工复产,口罩数量缺口巨大,口罩生产设备极缺,“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团队从零开始,30分钟组建队伍,4小时任务评估,3天完成设计,16天完成研制。
孙年俊说,新中国的航空工业是在抗美援朝的炮火硝烟中诞生的,去年新中国诞辰70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上,由航空工业完全自主研制的12个梯队,39个机型172架航空器装备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而构建强大国防的过程中,也带动了先进材料、核心器件等产业链逐渐完整日益强大。“我们利用造歼-20的技术造口罩机,这是军工技术的外溢效应。”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中国抗疫的成功经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制造业的强大。在人类共同应对病魔的战争中,中国毫无疑问是全球的“兵工厂”,这就是中国的贡献。
中国制造中的超级工程一直颇受瞩目。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施红现场解开了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核电站的神秘面纱:它是几代中国核工业人独立自主和奋斗创新的结晶。华龙特有的“能动+非能动系统”实现了多重的安全保障,并满足事故后72小时不干预原则;双层安全壳,可以抵御大飞机的撞击;电站设计寿期从40年提高到60年,堆芯换料期从通常的12个月延长到18个月,大大提高了电厂可用率;抗震能力提高50%等等……伴随“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开启,核电将为确保国家能源独立提供有力支撑。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杜鹃(左二)在圆桌访谈上发言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杜娟把一个“工程上的穿山甲”——盾构机的模型捧在手中。现实中它可是个庞然大物,号称工程机械之王,可以在地下3米-2000米挖隧道。她谈到中国盾构机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近些年来,中国制造的崛起,技术的提升,带动国潮流行,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闯出新国货的创新之路。
波司登集团董事长高德康认为,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从中国道路中寻找发展机会;同时中国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全球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中国制造要有全球视野,面向全球价值链整合创新资源,为全世界消费者提供中国好产品。”
在上汽通用五菱新宝骏首席品牌官许冰看来,汽车智能化不应仅仅是是几项新配置,更应该是汽车发展的新基因。“从用户实际的使用场景出发,让智能科技快速落地,科技不但要高大上,更要用得上。”
一汽奔腾副总经理兼开发院院长金叙龙做主旨演讲
作为中国一汽自主品牌的重要产品,一汽奔腾T77成为第五届中国制造日全国主会场活动官方指定用车,在现场获得了车迷的追捧。一汽奔腾副总经理兼开发院院长金叙龙表示,一汽奔腾要聚焦核心技术创新,坐实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目前,用户对爱车的需求正从单一的动力、性能、外观等层面,逐渐转向生活用车场景化、个性化、人性化、智能化层面。一汽奔腾作为中国汽车制造的排头兵,在智能网络技术开发上必将引领发展浪潮。”金叙龙说,奔腾智能网联将采用和红旗相同的电子电器架构,各自开发独特的应用和服务。2025年,以中央计算为特征的FEEA3.0将开始搭载整车,另外奔腾将在智能网联的集成开发和集成测试上大力投入,努力把用户体验做到家。通过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让每一位用户畅享便捷轻松的驾驶乐趣。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写入了十四五规划和2030年远景目标,也成为“中国制造日”活动中绕不开的话题。有研新材料副总经理庞欣说,刚进入行业时,集成电路相关的靶材的产品和技术被美国和日本垄断,我们走过了国外同行业企业几十年的研发历程,通过掌握高纯集成电路所有的完全具备核心知识产权的七大核心技术,现在产品已经形成了全覆盖,衍生出来300余项与集成电路靶材相关的专利和100余项行业标准,不但解决了国内集成电路厂家的国产化问题,也走出国门。
从事新能源行业的江苏鑫华半导体材料科技董事长沈承勇回想当初光伏太阳能行业起步时艰难处境,“整个产业链两头在外,最上游的材料被美国人和德国人卡脖子,下游的市场也在国外,中间的制造在中国,我们赚一点加工费,他们又对我们进行反倾销,说我们的加工费收低了。“今天,整个产业实现了国产化,在全球排名第一。技术的突破使得材料成本降低了99.7%,15年前外国人把上游硅料卖给中国要价一千万元一吨,现在我们的颗粒硅技术把成本降到三万块钱以内。”
在芯片材料领域,沈承勇和团队所在的鑫华半导体公司研发的电子级多晶硅已经实现量产,打通了芯片产业链国产化的最后一里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在新材料领域一定会领跑。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走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完成了西方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奇迹。中国建立了世界上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唯一的有全产业链的国家。从火柴到火箭,味精到卫星,中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实现数字化,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实现新型信息化,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希望。
中国的“一带一路”正在开启很多国家的工业化梦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说,今天的中国制造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让更多的国家站起来,世界才能共享工业化造成的机遇,避免全球化带来的冲击,真正的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