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闫志轩 报道)近日,记者从晋中市教育局获悉,市教育局和市卫健委联合制定了《晋中市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20条措施》,为指导各县区抓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严格校园出入管理。学生在校期间以班级为单位实现闭环管理,师生员工进校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校外相关人员进出校园必须做好信息登记、体温测量、健康码和行动轨迹查验。
严格执行重点人群口罩佩戴管理。师生要随身携带口罩,校园内中小学生和授课教师可以不戴口罩。寄宿制学校、幼儿园及具备用餐条件学校的后勤服务人员应佩戴口罩。在园幼儿不建议戴口罩,师生在校园外人群密集、通风不能保证的地方需佩戴口罩。无发热症状但有咳嗽、打喷嚏等身体不适现象的师生应当立即做好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并及时报告学校。
严格落实师生员工手卫生措施。师生员工在餐前、饭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或电脑等公用物品及接触动物之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均应严格按照“洗手七步法”洗手。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碰口、眼、鼻及伤口,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病毒风险。师生员工要进一步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卫生习惯。
严格落实校园清洁消毒。除特殊天气外,教室和办公室应保持全天或定时开窗通风,每个教室(专用教室)和办公室均应明确通风负责人;公共设施需要每日消毒,坚持每日对教室、图书馆、阅览室、食堂、宿舍、浴室等重点场所进行通风、保洁及消毒,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装运、清洁消毒要实行登记制度,并在重点区域和部位摆放消毒标志,设备每日必须消杀。增加对门把手、课桌椅、讲台、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托幼机构应当定期对园内环境和空调系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严格落实“两制度两检测”。坚持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晨午检,对住宿及参加晚自习的学生增加晚检,并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要密切追踪其就诊结果和病情进展。严格执行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及时对患传染病师生复课的病愈证明进行查验。托幼机构要坚持早、中、晚“一日三报告”制度和点名制度,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和幼儿动态、健康情况,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有效减少聚集性疫情发生。
结合疫情动态及时调整完善防控措施。教育部门、卫生防疫部门要持续关注疫情动态,及时向广大师生发布相关信息;在省、市和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措施。节假日期间,广大师生要合理安排出行,无特殊情况,不得离开山西省范围,确需离省者,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并向所在单位进行备案登记;返晋后,要严格遵守属地防疫规定,主动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全面摸排重点人员,对近期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接触史的人员开展全面排查,做到中高风险地区来晋筛查全覆盖。
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和配送要求,提前做好消毒剂、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的储备。消毒剂、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应按照3个月储备储备量进行储备,安排专人负责学校卫生设施管理、卫生保障、监督落实等工作。根据有关规定按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数足额配备校医或保健教师。设立观察室或临时隔离室。
加强教职员工防疫培训。学校要积极配合卫健部门开展防控工作,卫健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作用,充分加强晋中市“健康副校长”工作职能,强化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卫生保健人员的疫情常态化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防控意识和能力。
提高广大师生抗病能力。广大师生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冬季气候干燥寒冷,要注意保暖,清淡饮食,劳逸结合,锻炼身体,不断提高个人免疫力,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校要营造包容团结互助的校园氛围,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及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排查,进一步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报告制度,做好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加强学校体育卫生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加强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优化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切实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要求。创新形式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教学,适当调整各类体育考试方案,家校协同营造良好体育锻炼环境。
加强对大型活动的管理。对大型活动坚持“非必要不举办”原则,对确需举办的考试、培训、比赛等活动,要严格控制参加人数,开展活动要有备案,参加人员需填写《健康申报表》及《参加人员疫情防控承诺书》,并制定详实的防疫工作方案和活动现场防疫具体措施,设立发热人员临时隔离留观场所,防疫物资准备充足,确保活动平稳顺利进行。
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加强对食堂餐饮服务人员的健康防护,持续做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定期对重点场所设施进行清洗消毒。严格落实“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完全煮熟、安全存放、材料安全”的食品安全规范要求。要从“以人为主”向“人、物并重”转变,对畜禽肉类、水产品及冷链食品和相关从业人员等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注意多病共防,加强其他类型传染病防控工作。
主动纳入属地社区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服从属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安排,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凡是有中、高风险地区返校的师生,学校要在第一时间向属地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属地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要求执行隔离医学观察和医学检测。
巩固联防联控机制。着力加强学校医疗保健机构管理,建立学校与医院、疾控等医疗卫生机构点对点的“绿色通道”,具体责任到人。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演练。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形成闭环管理,确保措施有力、工作到位、防控有效,坚决防止疫情在校园扩散蔓延。
加强家校联动防控。学校要教育引导师生和家长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减少外出,鼓励家长自驾车接送孩子,在指定位置接送后快速离开。学生乘坐公共交通上下学,要做好个人防护;师生家长要减少聚餐聚会,尽量避免购买和食用进口冷冻食品,烹调食用进口冷冻食品时,做到烧熟煮透,公筷分餐、文明用餐,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提早做好在线教学预案。要未雨绸缪,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提早做好“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相关预案。在制定预案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一县一策”订方案,“一校一策”抓落实,切实抓好“一方案,一预案,九制度”贯彻落实,为预防疫情突发性蔓延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全力保证全市中小学生在关键时期上好线上教学“大课堂”。
加强宣传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校内外醒目位置通过设置电子显示屏、宣传栏、学校官方网站及班级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科普宣传,提升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疫情防控意识。
强化督导检查。教育行政部门要协调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对校园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开展督查指导,真正抓好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