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

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发布时间:2020-12-01 17:00:5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12月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阿里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0)》。

五大创新之处

蓝皮书构建的评价体系具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和应用价值。蓝皮书在理论上开创性地构建了一套新的测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修订和微调基础上对中国全国、省及100个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数据验证分析,并进行了排名,得出了对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结论。这是对现有GDP指标的完善,对其缺陷和不足的弥补,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在具体的评价技术方面,蓝皮书对于各项评价指标的加权策略具有创新性,我们采取了基于实证的加权法,即不预先对指标和各分类指标指定任何权重,每个指标的权重通过该指标5年内的纵向稳定性来确定。对于在一段时期内各城市排名相对稳定的指标,我们分配较高的统计权重。相应年与年之间各省以及城市排名有普遍显著差异的指标,在指数组成中被赋予较低权重。此外,蓝皮书还引入了测度不均衡程度的方法来考察各个指标的均衡性,以各省或城市一级指标排名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的绝对值衡量不均衡程度,并做如下设定:差异值>20为高度不均衡,10<差异值≤20为中等不均衡,差异值≤10为比较均衡。

蓝皮书对“十四五”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前瞻性分析。2020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蓝皮书简要回顾了“十三五”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十四五”时期我们将要面临的更加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梳理和预判。同时也指出,尽管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尽管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和各种极不寻常的风险挑战,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机遇和优势。

蓝皮书深入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可持续发展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提出了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蓝皮书紧扣今年疫情这一重大的外部强冲击,分析了疫情对全球化、经济运行、供应链等领域所带来的影响,并通过高德地图的案例,展示了移动互联网地图这一黑科技的战“疫”实录。蓝皮书还系统提出了疫情冲击下全面提升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若干建议,包括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同时,优先保障就业和托底民生,继续使用绿色经济金融政策等工具;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观察新基建的特殊价值与企业实践;以绿色理念和“两山”理论为统领,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具体举措,以促进经济加快实现包容、韧性和可持续复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蓝皮书选取了部分典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进行深入分析。蓝皮书以管窥豹,选取了深圳、昆明、温州以及湖州织里镇的典型案例,从海洋经济、城市转型、民营经济和城市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总结了这些城市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和不同做法,从不同层面展示了我国城市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和特色模式,以期对其他城市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有意义的参照和借鉴。

蓝皮书充分借鉴了部分国际代表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验。为更好地理解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蓝皮书通过对大量的国际文献进行综述,全面概览了各组织及政府为推动发展转型而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框架,并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甄选出部分城市,包括美国纽约,巴西圣保罗,西班牙巴塞罗那,法国巴黎,中国香港及新加坡,对其可持续发展指标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国际参考。

蓝皮书的若干重要研究结论和评价结果

基于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蓝皮书对2019年中国国家、省及100座大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数据验证分析,进行了排名,并得出如下重要结论:

第一,中国可持续发展状况稳步得到改善,经济发展较为平稳,2010年-2018年总指标整体上呈现先降低再逐年稳定增长状态。2016年到2018年三年间,经济发展指标增长速度均在12%以上,进一步反映我国经济结构在前几年的调整转型之后,经济增长新动能得到恢复,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持续改善。此外,社会民生进步明显,治理保护成效逐渐显现,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仍有较大短板,消耗排放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依然较大。

第二,东部沿海省份和直辖市的排名在全国相对靠前,位居前十位的分别是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安徽、湖北、重庆、山东和河南。其中,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等地在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消耗排放、环境治理等方面表现占优,而在资源环境方面稍显劣势。黑龙江、吉林、青海的综合排名靠后,表明其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北京、上海与浙江省分列前三强。中部地区安徽省排名最高,该省份从2018年的第十位升至2019年的第六位;西部地区除了重庆位列第八位,其余的省份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均在前十名之外。

第三,首都北京、珠江三角洲的珠海、深圳及东部沿海部分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排名依然比较靠前。综合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珠海、北京、深圳、杭州、广州、青岛、无锡、南京、上海和厦门,其中珠海连续三年排名首位。

第四,鉴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要高质量推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仍需出台系统的应对方案,动态地保持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相互作用下有质量的平衡,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强劲、包容、可持续的增长。为此建议:第一,立足内需构建国内大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推动国际循环,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第二,以绿色理念和“两山”理论为统领,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通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第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第五,以大都市圈和城市群为主轴,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第六,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快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第七,以制度型开放为抓手,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责任编辑:张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