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

智能化教育扶贫或将成为乡村振兴重要一翼

发布时间:2020-11-20 11:13:5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普通话普及率很低,大部分孩子只会说彝语。不会说普通话、缺少优质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当地孩子与外界交流学习时的最大障碍,也阻碍了劳动力在市场中的流动,成为当地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通过好未来“AI老师汉语学习系统”,252个教学点近8万名彝族学生学习普通话,很多孩子已能够听懂基本日常用语,学习效率比原来提高了两三倍。普通话能力的提升,既是他们走出大山改变一生命运的契机,更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对边远乡村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学校而言,英语教师及学习资源短缺的难题一直难以破解。“VIPKID乡村公益英语课堂” 项目自2017年启动以来,通过采取在线直播形式,从VIPKID的外教团队中遴选热爱中国文化、专业过硬、师德良好的北美外教,借助在线直播形式授课,有效补充了边远乡村地区英语教师及学习资源短缺的难题,帮助乡村的孩子们提升语言兴趣与交流能力。

如今,类似好未来“AI老师汉语学习系统”和“VIPKID乡村公益英语课堂”的项目不计其数,越来越多的教育科技公司都用公益的方式将自己好的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AI技术等科技手段传递到经济欠发达地区。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吴霓在其《助力学校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专栏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完善、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最终缩小教育差距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助力教育扶贫,教育科技公司价值凸显

“扶志与扶智是教育行业的最大优势,目前我国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好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这个时候科技力量的作用就很重要了。”好未来相关负责人坦言。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据介绍,好未来近年来在教育扶贫中坚持科技驱动,不断在教育扶贫供给侧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力求让教育扶贫项目“用得上、用得好、用得久、用得准”。好未来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新疆吉木乃“双师课堂”通过种子教师培训,实现双师教师队伍本地化,帮助边疆地区教育自造血;“希望在线”教育公益平台共享优质教育内容和软件应用,加速提升贫困地区的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和信息化素养,从而“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享有优质教育”等。

“‘互联网+教育’在技术、平台和模式上的创新性,客观上有利于提升教育资源跨区域流动和传播的效率,为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带来积极效果。”VIPKID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VIPKID相关负责人看来,首先,教育科技助力优化资源配置。教育扶贫需要“硬”“软”并施,改善教学设备条件的同时提高教学资源匹配。科技助力教育扶贫,不仅为贫困地区学校与学生提供硬件支持,更重要的是将优质的师资和内容引入贫困地区;同时,在基础教育领域,科技助力教育扶贫不仅关注儿童的知识和学业,更关注他们的社会情感发展,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内容,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其次,教育科技助力资源全球流动。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减贫。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得以让全球的教育资源重新调配,从而让教育回归本质,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也真正地赋能偏远地区的教育。

第三,教育科技助力扶贫工作专业化分工。随着教育科技企业在教育扶智工作中的深度参与,充分发挥了各类社会资源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各类社会组织、群体,从自身优势和资源出发,相互配合,整合优势力量,深度参与到扶贫减贫工作中来,更加突出扶贫行动的效果和评价,而非单纯捐钱捐物,真正助力做到教育领域的“精准扶贫”。

4.0阶段智能化教育扶贫 或成乡村振兴重要一翼

近年来,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积极推进“三通两平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工程建设,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配备、科技教学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国家通过推出一系列政策致力于用新技术手段助推教育扶贫,加强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质量,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

如何深化教育扶贫工作,全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有效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在开展教育扶贫扶智行动的过程中,我们也收集到了许多来自一线老师的声音,在接下来的行动中,我们会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VIPKID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是尝试探索开展中外教手牵手培训行动,利用线上平台和外教资源,面向乡村教师提供公益培训支持,着重帮助他们提升在教学方法、教学理论、课堂组织和资源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二是打磨乡村公益英语课堂项目体系,深耕服务模式和课程资源,为现有参与项目的学校提供更多样化的高质量内容,更好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为效果评估提供助力。三是丰富和创新项目实施方案,根据互动形式、投入资源量、服务环节的特定配置,结合不同类型学校的需求,在落地中融入更多可能性,形成差异化的乡村英语资源阶梯。

作为科技教育企业代表,好未来在教育扶贫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据了解,从1.0阶段的出资金,2.0阶段的出老师,到3.0阶段的出技术,用爱和科技推动智能化教育扶贫,好未来走出一条独有的教育扶贫之路。

“但教育扶贫需要成千上万人的共同努力,好未来希望携手政府、高校、企业、公益组织等多方力量,为更多孩子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与此同时,好未来将通过17年来在教学教研领域的沉淀和前沿的教育科技,与广大合作伙伴一道,实现教育扶贫项目的三个‘大规模’:大规模的高品质、大规模的有温度和大规模的定制化,走向4.0阶段智能化教育扶贫,使教育成为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翼。”好未来负责人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张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