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闫志轩 报道)11月8日下午,晋中市组织新闻工作者观看新编红色晋剧《战地黄花》,激励新时代新闻工作者进一步弘扬新闻烈士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山西省记协、中央驻晋新闻单位、省直各新闻单位、来自全省各地市新闻单位的领导和新闻工作者,获得第30届中国新闻奖、第29届山西新闻奖、“塑造山西美好形象”贡献奖以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宣传报道和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中获受表彰的省新闻工作者受邀观看了演出。
晋中是一片发展的热土。这里区位优势明显,是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重要城市,是山西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山西最大的物流基地。这里产业基础扎实,位于晋中的山西农谷是首批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文化旅游、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快速崛起,基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型产业体系。这里发展动力强劲,是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主战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百里潇河生态产业区、百里太行画廊、百里龙城区域,“四个百里”工程”开创了晋中经济发展的新境界。晋中的发展也吸引着社会各界和广大新闻媒体的目光,中央驻晋新闻单位、省级各新闻媒体以及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新闻报道记录下晋中高质量转型发展蹚新路的铿锵步伐,营造了良好氛围,作出了积极贡献。
晋中也是一片红色的沃土。这里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机关单位在此驻扎,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徐向前、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里竖立着敌后新闻事业的一面旗帜。抗战时期,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在左权县成立了北方办事处,新华社华北总分社、《新华日报》华北版、《战斗》报、《先锋报》、《胜利报》等多个新闻单位驻扎,大批新闻工作者在这里战斗,他们出版的报纸、刊物达十余种,数十万份出版物被源源不断送到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手中,对于宣传和组织群众,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国内反动派,建设太行革命根据地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社长何云等57名新闻烈士长眠于此,书写了党的新闻事业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为了纪念和弘扬抗战时期新闻战士以笔作枪、抗战报国、不畏牺牲的伟大精神,晋中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精心打造了红色晋剧《战地黄花》。该剧生动讲述了抗战时期华北《新华日报》新闻战士黄君珏在1942年5月的反扫荡中,为了解救躲在山洞中的战友和太行山的父老乡亲,舍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在太行山庄子岭的感人故事,歌颂了新闻战士在抗战时期为党、为国、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现场,演职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和过硬的功底,将感人故事呈现在人们眼前,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血与火的硝烟里中华民族和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和家国情怀,感受到了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铮铮铁骨和民族气节。委婉深沉、震撼人心的优美唱腔,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生动剧情,传递了激荡人心的奋进力量,赢得了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