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作为服贸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金融科技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后疫情时代的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为主题,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更强、亚投行副行长安周奇、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等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围绕后疫情时代的金融服务与金融科技创新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博士受邀出席,并发表《后疫情时代 金融科技纾困中小微企业》主题演讲。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冲击,全球贸易量和贸易的确定性大幅下降。但中国服务贸易依然保持了难得的平稳增长节奏。中国服务贸易能够保持稳定增长,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数字服务、金融科技服务等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这些行业本来就保持着高成长性,在疫情期间又体现出了很好的“抗疫性”,为“全球服务,互惠共享”提供了很多范例。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化演绎,金融科技的优势愈发凸显。金融科技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深度改变了金融的服务模式,提高了风险控制能力。尤其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包括物联网技术的充分运用,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大大缓解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但能够激发市场创新活力,还能够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对进一步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发挥了积极作用。”周治翰说。
今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也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如商务部等8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充分利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企业;央行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到,推动全产业链金融服务,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存货、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2020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
“很早之前,我们就一直在探索怎么样去批量化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最终得到的结论:基于金融科技的供应链金融是批量化、高效率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唯一可行途径。”周治翰介绍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尝试了解企业每台设备的运行情况,通过数字技术真实了解到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但光有生产数据还不够,还要和多种的数据结合起来。为什么我们要发展供应链,因为供应链是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结合,再加上我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就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生成一个相对准确的画像。”
“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具备很多的能力,包括监管认知、风险管理、业务运营、产品设计、资金对接、系统实施、科技开发等等,这些能力可能局部存在于一些企业里,但是对于开鑫金服来讲,我们经过八年的运行,服务5万多家次的中小企业,这些能力我们都有了很好的积累和沉淀。”
目前,开鑫金服的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便是由X-LINE供应链金融平台、鑫欣保理系统、鑫云大数据平台、灵析风控服务平台和风险模型共同组成的金融科技‘4+1’ 解决方案,已成功在物流、纺织行业及ABS业务、智慧园区打造等方面落地,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六稳’‘六保’大局。
展望后疫情时代,随着经济恢复潜力不断释放,金融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将更强劲,金融科技在此过程中将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